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 我省与中科院签署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
· 乡村青年学当导游
· 省政协举行全国政协
会议精神报告会
· 诸暨“美邦纺织”并购两家美国公司
· 以人为本惠民生
·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 西湖游船换新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人为本惠民生
——我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综述之三

本报记者 毛传来
  这些天,嘉善县姚庄镇南北村村民唐祥林总要抽空到镇上看看“未来的新家”。看着农村新社区一期工程已经在镇中心地段开始建设,老唐越来越高兴。根据规划,一年内,820套公寓将在这里崛起。

  唐祥林说,他现在居住的老房子已经20多年了,一直想重修一下,可又觉得不方便,商品房又买不起。听说镇里要搞农村新社区,实行“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的新政策,他第一个报名。粗粗算笔账,如果选180平方米的公寓,政府补助、奖励17万元,只需掏1万元,就能住上新房。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嘉善县分步启动了“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试点,实现“土地集约节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受教育,咱老百姓得实惠。”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句话已成为我省很多老百姓的口头禅。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各单位各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一次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

  办哪些实事,先问问老百姓

  为群众解什么难题、办哪些实事,还要先问问老百姓,不能 “关起门来搞活动”,要真正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我省把走群众路线作为重要途径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各单位坚持开门搞活动,主动走进群众,听群众心声,问群众疾苦,汇群众意见,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

  中考高考加分政策是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中考高考加分项目较多,有些项目根据国家统一政策规定执行,但还有一些加分项目家长、学生反映有不公现象。面对群众的呼声,省教育考试院在学习实践活动调研阶段,将规范加分政策作为重点课题,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努力规范、完善中考高考加分政策。

  “怎样更好地促进渔民增收?”“保证渔民安全作业,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海洋与渔业局党员干部先后到温州、台州、舟山等地的渔船码头、加工企业、海涂围垦工程、水产有限公司、渔港建设现场等,采用多种形式听取渔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与渔民面对面谈心,共商转型升级、兴海强渔之计,特别是从保障渔民权益、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谋划为民办实事的新举措,还通过海洋渔业船舶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接受海上、远洋作业的8000余艘船的船老大的民主评议。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深入基层,“访疾苦、解忧难、惠民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有针对性地找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弄清楚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下一步为民办实事提供科学依据。

  惠民贵在行

  “招聘会上我投了8份简历,其中5个单位给我回复了。”近日,刚刚参加了省人事厅和浙江日报联合举办的“2009年浙江省春季大型(公益性)人才招聘会”的浙江工商大学应届毕业生小金兴奋地说。在这次招聘会上,1300家企事业单位推出2.6万个就业岗位,5万多名大学生应聘,其中1万多名大学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当场录用1555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2月底至今,全省人事部门已累计举办不同规模的公益性企业人才招聘会300余场,进场企业2万多家,推出岗位数近18万个,有近70万人次应聘;浙江人才网新增招聘单位3100多家,发布招聘信息5万多条,毕业生在线访问量达15万人次。

  民生重千钧,惠民贵在行。解决民生问题,要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用实践成果温暖民心。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医疗条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等方面兴办10件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其中包括,投资100亿元,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0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新校区建设及老校区改扩建工程,在3年内新建校舍400万平方米,并从今年开始,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等。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出台,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千家万户,惠及全省群众。

  近日,长兴县 碛村终于告别了污水横流的日子,建成日处理150吨的污水处理池,全村95%以上的生活污水可得到处理。村民们说,去年省建设厅在走访中,发现村里污水仍然采取直排方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于是决定出资帮助村里建造污水处理设施。“真没想到我们一个村的‘小事’也得到这样重视,真是暖人心啊。”

  各单位各部门还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春风送岗位”农民工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新春送文化下乡专项行动、“彩虹行动”向农村困难群众捐赠彩电活动、医疗专家新春义诊专项行动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将一项项惠民政策送到群众手中,把一件件惠民实事办到群众家门口。据统计,仅“彩虹行动”就使我省11.2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圆了彩电梦,占全省农村无电视机低保户的74%。

  据统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第一批单位共为群众兴办实事4903件。

  “民生”二字总关情

  “省城的专家来啦!”2月9日下午,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村72岁的农民陈仲德,从田里一路小跑到村广场。广场上,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等9家单位联合在该镇启动“五送”惠农服务活动,数十位专家现场接受当地农民咨询,还带来了优质种子、化肥等。老陈由衷地感慨:“真感谢专家们带来的‘惠农大礼包’。”

  面对农民的认真与热情,早已声音嘶哑的党员干部和专家们,不知不觉中也有了很多新的感悟与思考:来到了最基层,与农民面对面接触,才真正了解到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民生连着衣食住行,“民生”二字总关情,学习实践活动是一次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俯首民生察冷暖,真抓实干解民难,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行动标杆。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一些企业遭遇困境,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纷纷走进企业解难题、促转型。哪里有困难,哪家企业遇难题,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日前,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投入2800万元,对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省科技厅主动上门帮助出谋划策,让企业技术人员信心倍增。“这个项目的突破对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但庞大的资金投入,对企业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有了科技部门的关心和政策上的扶持,我们自主开发的积极性更高了。”企业负责人说。

  一项项惠民政策送到基层,一件件惠民实事办到企业门口,各部门各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一大批党员干部进企业、下基层、问实情、解难题、办实事,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以人为本惠民生 本报记者 毛传来 2009-3-14 48256F32002924A648257575002C079A[A1-毛传来≈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