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谁在迷恋Kindle?
· 除了听歌还能看书
· 包芝江的风雨藏书路
· 电子阅读:日渐时尚的阅读方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在迷恋Kindle?
  Kindle,一个奇怪的名字,但已很快在大城市的白领中流行开来。它是全球最大网络图书商“亚马逊”发布的手持电子书阅读器,目前已有了第二代产品。较其第一代,它有多项重大改进:更轻,更薄;采用3G无线上网,下载图书速度更快;16级灰度显示,使文字和图片更清晰,也更接近真实纸张的阅读感受。凭借其图书销售渠道和内容优势,Kindle系列产品有可能改变整个出版业,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

  十年前,当电子书阅读器诞生时,只是具有一种图书的形状,是书报阅读界面的专用电脑。可惜的是,十分有限的图书资源和不菲的价格因素制约了它的迅速发展。惊喜出现在1997年电子墨水发明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副教授约瑟夫·雅各布森率领他的团队,研制出了支撑电子阅读器的核心技术——电子纸显示技术。有了这种取代纸张和油墨印刷读物的新技术,各款电子阅读器应运而生。今后,我们的阅读不需要印刷厂帮我们印书,也不需要笨重的电脑,只需要一个书本大小、薄如纸张的电子阅读器。这样的事情并非“后天”才来到,而是近在眼前了。

  新一代电子阅读器被命名为“Kindle”,意指知识之火,国内曾有人设想了两种中译名称:“金斗”或“劲读”。相较以往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无疑更为小巧轻薄,且操作十分简便。它小过一本32开的普通平装书,带键盘,重量只有10.3盎司(约292克,不足六两),可存储电子书200本,6英寸显示屏采用了“电子墨”(EInk)技术,无背光,高度节电,字迹清晰,在阳光下也看得清,更贴近白纸黑字的效果。最为人瞩目的一点,是它的无线上网功能。而且上网不是通过WiFi,而是斯普林特(Sprint)的EV-DO,如此一来,便可随时在线,不用另外交钱。

  轻便、省电、容量巨大,图书馆有多大将来你的电子书容量就有多大——这是电子阅读器拥戴者的解释。2008年5月底,亚马逊宣布Kindle降价40美元,由上市时的每台399美元降至目前的359美元——约合人民币2494元。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的白领小陈与他的太太都是做引进版图书的,太太是日本人,小陈的引进项目主要在英美。对于电子阅读器并不陌生。一次是在伦敦书展上,约了一位书探见面。她的工作是审读各类最新的手稿,向出版社以及海外版权买家提供专业评估。聊天时,小陈发现她正在使用飞利浦的一款电子阅读器。这位小姐平时需要阅读大量的电子稿,在电脑上看很辛苦,携带和打印都不方便,新配备的阅读器非常合用。小陈探头一看,飞利浦的阅读器尺寸和索尼的相当,也采用了类似电子墨水的技术,长时间阅读对眼睛也不会造成很大刺激。此外,这款阅读器还有电子书签等附加功能,细节上比较体贴。另一次是在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该社的海外版权经理和图书出口业务主管都提到了公司新配发给职员的Kindle阅读器。据介绍,公司主要是为了降低图书出版流程中发生的成本。有了Kindle后,稿件的审读、修改和传输都进一步电子化,确实为公司省下了一笔开支。大部分年轻编辑都比较喜欢这一时髦的新式武器。

  小陈个人的感觉是,欧美出版业的从业人员会越来越接受电子阅读器。我们国内,他说出版和新闻等行业可能率先成为电子阅读器的尝试者。普通读者方面,读者已经在用PSP、宽屏手机等媒介开始移动电子阅读,从数量上来看很可能已超过欧美。

  来自台湾的新上海男人谭光磊,目前的身份是某出版公司的版权代理。他已经是一个从去年7月份开始使用正规电子阅读器的“老鸟”了。这种电子书令他在往返于办公室与家之间的公共汽车里摆脱了路上的无聊与寂寞。一个小小薄薄的电子设备,可以使他不再呆呆地盯着窗外春来秋往的风景和浏览公共汽车里老套的报章杂志。他常拿在手边玩的是一款索尼公司的Sony Reader PRS-505。使用电子阅读器的起因是去年在纽约拜访客户时,忽然发现美国出版界已经全面E化了,编辑、经纪人几乎人手一部阅读器,要么是Sony Reader, 要么是Kindle。他们看小谭有兴趣,马上拿来让他现场把玩,并提供个人使用心得:“索尼的东西要记得别买深蓝色的,那东西跟火车座椅一个颜色,上回在车上不小心掉落,硬是没找回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谁在迷恋Kindle? 2009-3-13 浙江日报000132009-03-13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