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与欧美日的贸易表现
优于总体水平
· 自带酒水,无一酒店公开支持
· “家电消费服务下乡”
特别行动昨启动
· 提提意见,
可换“消费券”
· 家门口就能报名旅游
· 买到次品,别再自认倒霉
· 车险保得明白赔得方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本报与桐乡市消保委一起开展了一次针对农民消费维权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城里人相比,农民的消费维权知识和意识还需加强——
买到次品,别再自认倒霉
本报记者 施晓义 桐乡市报道组 李晓鹏 通讯员 黄征
  农民对消费维权知识究竟掌握多少?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本报选择桐乡农村,展开了一次关于农民消费维权知识的问卷调查。

  在省消保委的支持下,桐乡市消保委设计了包含15项选择题的问卷,并在桐乡新闻网上发布。至10日晚6时18分,共有823人参与答卷。本报记者还走进当地石门镇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

  买到伪劣产品,

  许多农民“自认倒霉”

  62岁的石门镇叶新村农民沈春荣面对我们的问卷有些为难,他对“12315”、“三包”等字眼都挺陌生。他告诉我们,平时添置大件家什很少,至于买东西索要发票,他觉得“没必要”,因为好像没啥用。

  对消费维权知识了解甚少的农民还不少。网络问卷调查显示,36.47%的答卷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消费者权益曾受过侵害,但其中只有60.46%的答卷者表示“就商品质量问题向有关部门投诉过”。更让人想不到的是,70.23%的人在回答“影响你碰到商品质量问题不投诉的原因”时,选择了“自认倒霉”。七成答卷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没有要求经营者提供发票或相关凭证。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64.63%的答卷者在回答“消费者向有关部门申诉的,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多少时间内提出”时,选择了“1年”这个正确选项。

  了解“三包”规定的农民较少

  在实地走访的5位农民中,只有1位准确地答出了“三包”的具体内容。他是安全村的宋洪良。在他居住的二层小楼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买的电器多了,自然对‘三包’规定有所了解。”

  在问卷上能正确选择“三包”具体内容的比例为55.43%。当问及“遇到消费纠纷该拨打什么电话”时,多数农民报不出“12315”这个消费投诉热线,但在做网络选择题目时,62.02%答卷者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桐乡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认为,这说明农民的消费维权概念有一些,但印象不深。

  碰到问题,

  知道找售后服务的农民不多

  “当你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79.76%的桐乡农村答卷者选择了“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但经销商解决不了,多数答卷者不知道还可以寻求通过该产品的售后服务来解决。

  47岁的郜墩村村民沈金松告诉我们,他就经历了一次历时3年的维修烦恼。他家里的一只空调买回来10分钟就不制冷了。在三番五次催促经营商后,经营商派了自己的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修好3天,又坏了。就这样,坏了修,修了坏,竟折腾了快3年。眼看着厂家承诺的保修期快到了,经销商只好找了厂家的售后服务人员来上门修。这一修,就再也没坏过。“早知道,我一开始就找厂家的售后服务好了。”他有些懊恼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买到次品,别再自认倒霉 本报记者 施晓义 桐乡市报道组 李晓鹏 通讯员 黄征 2009-3-12 48256F32002924A648257575004ADE16[A1-施晓义≈B1-陈纪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