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消费维权知识究竟掌握多少?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本报选择桐乡农村,展开了一次关于农民消费维权知识的问卷调查。
在省消保委的支持下,桐乡市消保委设计了包含15项选择题的问卷,并在桐乡新闻网上发布。至10日晚6时18分,共有823人参与答卷。本报记者还走进当地石门镇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
买到伪劣产品,
许多农民“自认倒霉”
62岁的石门镇叶新村农民沈春荣面对我们的问卷有些为难,他对“12315”、“三包”等字眼都挺陌生。他告诉我们,平时添置大件家什很少,至于买东西索要发票,他觉得“没必要”,因为好像没啥用。
对消费维权知识了解甚少的农民还不少。网络问卷调查显示,36.47%的答卷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消费者权益曾受过侵害,但其中只有60.46%的答卷者表示“就商品质量问题向有关部门投诉过”。更让人想不到的是,70.23%的人在回答“影响你碰到商品质量问题不投诉的原因”时,选择了“自认倒霉”。七成答卷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没有要求经营者提供发票或相关凭证。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64.63%的答卷者在回答“消费者向有关部门申诉的,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多少时间内提出”时,选择了“1年”这个正确选项。
了解“三包”规定的农民较少
在实地走访的5位农民中,只有1位准确地答出了“三包”的具体内容。他是安全村的宋洪良。在他居住的二层小楼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买的电器多了,自然对‘三包’规定有所了解。”
在问卷上能正确选择“三包”具体内容的比例为55.43%。当问及“遇到消费纠纷该拨打什么电话”时,多数农民报不出“12315”这个消费投诉热线,但在做网络选择题目时,62.02%答卷者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桐乡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认为,这说明农民的消费维权概念有一些,但印象不深。
碰到问题,
知道找售后服务的农民不多
“当你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79.76%的桐乡农村答卷者选择了“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但经销商解决不了,多数答卷者不知道还可以寻求通过该产品的售后服务来解决。
47岁的郜墩村村民沈金松告诉我们,他就经历了一次历时3年的维修烦恼。他家里的一只空调买回来10分钟就不制冷了。在三番五次催促经营商后,经营商派了自己的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修好3天,又坏了。就这样,坏了修,修了坏,竟折腾了快3年。眼看着厂家承诺的保修期快到了,经销商只好找了厂家的售后服务人员来上门修。这一修,就再也没坏过。“早知道,我一开始就找厂家的售后服务好了。”他有些懊恼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