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不知不觉患上“消费恐惧症”
· ◆一周网友妙语
· 宿管阿姨表“爱意”
· 1000元,在杭州安个家
· 美国“割肉”记
· 大学生做“的哥”
自己感觉也挺好
· 什么样的女性算成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知不觉患上“消费恐惧症”
——一群导游与游客之间的酸甜故事
本报记者 陈 惠 实习生 王 婧 杨淼曼

  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不自觉地患上“消费恐惧症”,总是觉得买卖中到处有陷阱,惟恐上当,自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甚至不自觉地将自己和商家摆到了对立位置上,变得不愿消费、不敢消费。这种“病症”一旦流行开来,无疑将动摇我们的消费信心,甚至成为拉动社会内需的一块绊脚石。

  跟团旅游,游客与导游之间的不信任与矛盾,就是消费恐惧症中的典型案例。原本最愉悦快乐的事,结果往往成了两者之间“斗智斗勇”的经历。

  这种病症并非不能治,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也需要买卖双方调整一下心态,注意一下沟通技巧。“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一些旅行社的导游,希望通过他们讲述的真实故事,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弱化彼此的“敌意”,让消费还原轻松和愉快。

  游客总是警惕着我们

  人们在旅游中总是容易得到快乐,但是,在旅行社导游看来,要让游客在旅游中享受到快乐,却并非易事。

  “很多时候,游客把太多的精力用于防范我们。”黄小强倒起苦水。

  好不容易赶到慕名已久的景点,结果被告知该景点正在维修或已下班;辛苦了一天,晚上想好好休息一下,结果发现住宿条件不尽人意,伙食也不合口味。

  有时候,门票上表明的节目不一定全年都有,由于没有及时更改,也会引发一些游客误会。比如皮影戏、庙会是分季节表演,有时我们去的时候正好不是表演的季节。这些细节上的不尽人意,游客都会将其上升到消费欺骗的高度。

  “去年在临平,遇到这样一个大麻烦,游客入住酒店时发现,水管里流出来的水全是黄色的,既不能饮用也无法洗澡。我接到反映后,立即通知大堂经理,并随即告知酒店总经理,后来才得知是酒店烧水的锅炉更换后,没有即时将水排掉。” 导游郎恩玺感慨,遇到类似的突发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一个游客的牢骚会导致整个旅游团的骚动,使双方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

  旅游淡季时,旅行社一般都会推出特价团,这也是导游与游客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时刻。“比如我们经常做的华东五市旅游线路,平时价格在1800多元左右,特价团报名时只要1099元,每人少了约八百元。其实这是旅行社促销的方式,为了吸引游客,报价单上只是团费,不包括景点门票,一些游客在签合同时没有仔细阅读其中的明细,到了景点才发现要自己掏钱买门票,部分游客会情绪激动,甚至会抗拒。其实,只要在促销的时候,旅行社的说明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这些不必要的“敌意”原本都可以消解的。

  另一个让导游和游客们都头痛的问题是旅行购物。一到购物点,就有游客开始发牢骚,认为导游只知道带着大家购物,肯定从中赚不少回扣。郎恩玺觉得,其实,不少游客本来就有购买当地土特产的习惯,既然有此需要,为什么那么排斥导游的导购呢?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行业内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曾让一些游客寒了心,但是,郎恩玺也表示,现在导游行业也在变得越来越规范,带领游客购物,固然是旅游营销的一种手段,但是并不强买强卖,游客完全可以放松心态。

  彼此信任才谈得上愉快

  “起得比鸡早,吃的比鸟少,干的比驴累,想的比妈多。”导游这一行,貌似风光、整日游山玩水,实际上却是强度超大的活儿。

  “你要随时做好应付最糟情况的打算。我经常在等火车、等飞机的时候盘算,如果晚点要去哪个酒店,如何重新安排就餐,延误行程怎么办。如果一天平安无事,心里又在为下一天惴惴不安”。江春红觉得,累点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拉近自己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游客信任导游了,才能放松心情游玩。

  “在接团的前一天,我们要清楚客人来自哪里,哪个行业。要了解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比如他们不喜欢吃辣的,就要在旅途中交代定点餐馆,口味尽量做得清淡。如果是接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旅游团,我们也会先上网了解一下最近地产的行业动态,好让大家的共同语言多一些。”

  江春红的功课还不止这些。了解每位客人的脾气,事先“把脉”也很重要。比如雨天,车内的窗户上充满了雾气,他会挨个擦玻璃窗,同时和客人聊上几句。客气一点的游客会感激导游服务周到。“在行程中,我还要特别留意这些‘冰冷’的客人,只有取得他们的认同,整个团的氛围才能融洽。”

  沟通的技巧和真诚的服务,能够感化彼此之间的隔阂。有一次导游郎恩玺带团去南京,由于飞机晚点,担心大家肚子饿了,他中途赶紧代表旅行社给大家提供了一些零食先垫垫肚子。因为晚点错过了白天的风景,郎恩玺晚上本想好意带游客出去逛庙会,没想到刚下车不久,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只好返回。一天过去了什么都没看到,游客的心情可想而知。郎恩玺顾不上倾盆大雨,站在车门口为上车的游客撑伞,不断给客人致歉,大家看到导游浑身淋透,也很过意不去,尽管吃得玩得都不尽兴,但车上没有一个人埋怨。如果不是以诚心换诚心,游客对我们旅游业的印象分一定又会降低了。

  用友谊代替“敌意”

  “每次带团出行,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与游客们建立起信任,建立起友谊。”这是每一位导游的心声。导游们,都希望获得游客的友谊,而不是“敌意”。

  刘祈宏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情:今年春节期间,他带一个团到潮阳旅游,不料车开到棉城时刚好遇到当地在“游标”(标旗民俗游行),整辆车被硬生生地卡在马路中间进退不得。带团旅游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耽误旅客的行程,当时小刘急得团团转,突然间把脑袋一拍,指着那支“游标”队伍开始向游客们讲解起潮汕的“游标”及民俗,依靠平时的积累加上即兴发挥,让游客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就这样,本来一段非常难熬的塞车时间变成一个潮汕文化交流会,事后旅客们个个都夸奖小刘见多识广,还把他当成朋友,着实让小刘得意了好一阵子。

  有时候,游客与导游之间的配合很有默契。“在旅游旺季,酒店忙得不可开交,吃饭也要抢位置。我使出浑身的力气给客人抢到位置后,就得开始当起服务员的角色,点菜,送菜。可是光靠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大家看到我如此辛苦,也义不容辞地前来帮忙。有人帮着占位置,也有人还给我留了位置,留了饭菜。人多力量大,我们的团不仅顺利坐下就餐,团结一起的氛围真让人感动。”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在生活中计较得少。”一位导游感慨,其实在旅游中收获快乐并不难。

  如果导游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少一些金钱意识,多点敬业精神,用心去服务游客,也不会存在“难缠”的游客。而游客如果多注意自己在旅游中的行为举止,少一些先入为主,多一些换位思考,那么,他们的旅程一定会更加快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万家灯火 00014 不知不觉患上“消费恐惧症” 2009-3-12 48256F32002924A64825757500106E2B[A1-陈惠≈A4-王婧(实习)≈A5-杨淼曼≈B1-臧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