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黄堃) 从你身体上取下一个普通的皮肤细胞,然后您需要什么?是一个年轻强健的心脏,还是新鲜奔腾的血液,或者为保持智慧换换大脑里已经退化的神经元?自从1年多前科学家推开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研究的大门后,日新月异的发展似乎正在把人们引向这样一个神奇世界。
3月伊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便相继迎来了两项重大突破。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1日刚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不借助病毒、安全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方法;美国科学家又在6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可以将iPS细胞中因转化需要而植入的有害基因移除,且保证由此获得的神经元细胞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这两项成果是iPS细胞研究在临床应用道路上迈出的重要步伐。
干细胞是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过去一直只能从胚胎中获得。2007年11月,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宣布独立发现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名iPS细胞。这一发现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分别评为2007年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之后,iPS细胞研究迅猛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2008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改造成iPS细胞,然后成功使其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造血细胞;2009年2月,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宣布,成功利用人类皮肤细胞制成的iPS细胞培育出血小板,而且从技术上说用iPS细胞培育人类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是可能的;紧接着,日本科学家又成功用实验鼠的iPS细胞培育出鼠角膜上皮细胞……
不过,今年3月以前公布的大多数获得iPS细胞的方法,都需要利用病毒将4种基因植入皮肤细胞,以此促使细胞转变。不论是作为载体的病毒,还是植入的基因,都具有致癌等风险,从而大大限制了iPS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
因此,3月初相继而来的两项突破,对于iPS细胞的临床应用来说则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两者一个绕开了危险的病毒载体,另一个则可以将植入的基因“用完”后剔除干净,避免外来基因带来的各种风险。人们完全可以期待,在一系列危险和潜在危险被一一规避后,尚处在实验室阶段的iPS细胞研究,很快将能应用于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