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一下,‘不来钱’的拼车族能有多少人?”在一家软件企业工作的黄小姐质疑新政的合理性。黄小姐表示,在实际拼车行为中,难以避免费用分摊问题,而政府部门强调“不来钱”,“这个新政与之前的政策并无太多变化。”
作为试点单位的管理人员,朝晖街道施家花园社区的主任黄怡蓉坦言,倡导拼车,于国于民都是件好事,但关键在于如何落实。
前段时间,施家花园社区曾对拼车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显示,超过2/3的社区居民赞成免费、自愿的拼车行为。
然而,反对者的理由看起来也很充分:私车作为个人空间,不愿与陌生人共享;分摊成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若与非法营运之间的界限难以界定,就会带来种种不便;最重要的是,车辆在行驶中万一出了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让做好事的司机担责任,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看来,安全和费用,仍然是最受关注也是最有争议的两大问题。杭州东部软件园有关负责人指出,有车一族之间的拼车,其实也有隐性成本的问题,即使是两位住得很近的同事,事实上也很难在时间安排上协同一致。譬如,有人需要在下班后先去接孩子放学,有人也许要经常加班和出差,就会造成权利和义务上的不对等。
作为社区干部的黄怡蓉,甚至想得更细。她认为,三大原则的确立,设想很好,但是可操作性不强。据她观察,无车族的拼车意愿远比有车族要强。即使在有车族之间,由于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会产生很多隐性纠纷。
例如,最近总是下雨,细心的女士可能会在上车前把鞋子弄干净,不让雨水弄湿车子,可不拘小节的男士可能就不那么注意。拼车的顺利开展,对市民的整体文明程度也有个要求。
黄怡蓉建议说,假如政府采取单双号限行的举措,或许能让拼车的车辆具有行车优先权,可能会更有效地促进拼车行为。而江斌也表示,作为试点,他们非常期待政府部门能就拼车出台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