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万物之灵”,但不少方面远逊于动物。以治理令人头痛的“交通堵塞”问题而言,对某些“交通意识”极强的动物,尽管它们只是出自本能或生存需要,我看也不妨学习、借鉴。
蜗牛:绝不抢道
“蜗牛走路——笃悠悠”,这话无非是在嘲讽蜗牛的爬行速度之慢。实际上,蜗牛善于借助外力,它们走的都是“快车道”。研究人员对蜗牛足迹留下的黏液进行了研究,发现领头的蜗牛起步后,后面的同伴便沿着它的足迹前进,绝不抢道而行。
原来,蜗牛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大部分都花费在制造黏液上。如果超道前行,势必加重能量的消耗。而循着先行者的足迹前进,至少可省下三分之一的能量。当第二、第三只蜗牛爬过同一条足迹时,不必将足迹两倍、三倍地加厚加粗,而只需稍稍添加点黏液,便可达到快速前行的目的。当领头的蜗牛能量耗尽时,第二只蜗牛便会上去顶替,由它继续铺路,直到能量耗尽,再由下一只蜗牛顶替自己。
蜗牛启示我们:循着开拓者的足迹前进,省下自己的力气,同样是一条成功的“快车道”。
蚂蚁:传递信息
蚂蚁有25万个脑细胞,在昆虫中称得上绝顶聪明。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成百上千只蚂蚁在蚁穴和食物之间来来往往,却从不会发生拥堵现象。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蚁穴和糖浆之间以直线开辟一条“高速公路”,但路面较窄;在“高速公路”旁另辟一条弯路,路线变长,但路面较宽。实验开始了,“高速公路”上很快出现了拥堵迹象。就在此时,一只取食后返回的蚂蚁,在蚁穴口碰上另一只正要出发的蚂蚁,便迅速将它“推”到那条弯路上。没多久,“高速公路”上的拥堵现象便解除了。实验者又为蚂蚁设计了长度不同的多条通道,结果蚂蚁们仍然各行其道,忙而不乱,快速高效地到达食物所在地。
蚂蚁启示我们:发现交通拥堵时,要及时向自己的同伴“打招呼”,让他们避开拥堵,另走他路,即使路远一点,速度却会快得多。
黄蜂:主动礼让
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世界各国都有严格规定:来往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当然,有的是左行制,有的是右行制。令人诧异的是,在黄蜂的小天地里,竟然也有这样的“交通规则”。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盒子罩在黄蜂的蜂巢外面,盒子的一面由玻璃制成,便于人们观察黄蜂的行动。没多久,实验者发现,黄蜂们虽然进进出出,活动频繁,但秩序井然。它们个个严守“交通规则”,一律靠左行走。实验者将盒子里的通道缩小,小到只容许两只空身的黄蜂往返时擦肩而过。如此一来,黄蜂们是否会互相碰撞,乱作一团呢?不会!它们依然靠左行走,只是遇到别的黄蜂迎面而来时,马上放缓步子,身体紧贴左侧,使双方不致“撞车”。倘若对面来的是一只口衔食物、满载而归的黄蜂,出巢的黄蜂便会毫不犹豫地爬到通道的竖壁上,让“双行道”变成“单行道”,待对方安然通过后,才由竖壁上爬下,继续前行。
黄蜂启示我们:好性格就是安全带。两车相遇是难免之事,主动礼让,既方便了对方,也方便了自己。若是互不相让,强行通过,不是人挂花,便是车受损,何苦犯者!
鸟群:保持距离
鸟类在长距离中,常常以“V”字形编成队形。它们的翼梢在气流离开其附近飞鸟的翅翼时,会产生上升的旋流,这样能大大节约能量。据测算,“V”字形式群飞鸟类, 比单只鸟展翅独飞可节约能量70%。科学家称其为“廉价飞行”。
群乌为什么能不迷失方向,顺利到达目的地呢?因为有富有经验的年长鸟作为“头鸟”,带领群乌准确无误地向目的地飞行。同时,鸟群的规模再庞大,每只鸟也都严守规则,在飞行时既和其他鸟相对接近,又严格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避免了在半空中的相互冲撞,一路和谐地向目的地飞去。
鸟群启示我们:马路不是奥林匹克竞技场,和别的车辆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别做人中猛虎、车中饿狼,加大油门,胡冲乱撞,否则发生血淋淋的撞车事故在所难免。
爱斯基摩狗:注重培训
爱斯基摩狗是北极因纽特人的忠实伴侣。在“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冰天雪地中,拖着满载货物的雪橇列队前行,是当地最为理想的交通运输工具。
狗队通常列成扇形队列,头上系着不到2米长的海象皮制成的缰绳,两只一组,并肩而行。狗队中有一条最为勇敢机敏的狗作为“领队”,它除了探路选道,察看督行外,还负责对小狗的“岗前培训”。每次狗队出发时,都会带上几只小狗。由“领队”教它们如何编队,如何前进,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跟上队伍。如果哪条小狗违反规矩,破坏队形,“领队”会冲上前去,毫不客气地咬它一口。小狗的培训时间通常长达8个月,最后须经因纽特人严格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
爱斯基摩狗启示我们:“不做规矩,哪成方圆。”有些人连交通规则的ABC都不懂,却手握方向盘,无知无畏地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对这些“马路杀手”,一定要严加惩戒,否则,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人们常说,大马路是个检测场。一踩油门,一把方向,就可以测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个性的好坏,技术的优劣。“生命重于泰山”,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家性命,那些安全隐患的携带者,不妨放下架子, 以动物为师, 向动物学习,使事故不断减少,道路日趋畅通,让社会更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