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业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公布的2008年中国大学“就业与工作能力指标”排行榜(“CHESS大学排行榜”)中国其他本科院校(211院校除外)“就业能力前50排行榜”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名列第22位。其中“工作能力满意度”指标与其他四所大学并列榜首。“城院的毕业生啊,那工作能力就是特别强。”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毕业生特别青睐。该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3%以上,秘诀就是学校树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培养职业化实用型人才。
城市学院根据学生“情商水平高,动手意识强,学习往往靠兴趣驱动”等层次群体特点,全面规划课堂、校园和社会全方位教学,提出要让学生“课内认真起来,课外忙碌起来,用足四年时间(即利用好假期)”,通过“兴趣引导、师生互动、科研训练”教学模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以实践引导与检验教学,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培养人才、涵育人才、发现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使该院的毕业生职业素质鲜明,在本科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2005年以来,学院就整合校内资源,先后组建了“新闻中心”、“信电创新实习基地”等16个基于校园的“集全课堂创新实践教学、学生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师生应用型科研互动为一体”的“准职业训练”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校内基地包括:以信电创新实习基地、建筑工程创新设计中心为代表的“重扬长教育、引导兴趣培养”型基地,重点训练学生的特长和专门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以新闻中心、全景外语中心为代表的“重专业能力、强化应用培养”型基地,重点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层次,强调实践环节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以机关行政事务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代表的“重综合素质、凸显职业素养”型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素养。
学院专门设立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基地人员、场地和设施到位。在五年内学院总规划投入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经费1000万元。其中人员经费主要用于聘请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成功人士参与指导,设备经费用于实践场地和设施建设以及原有实验室功能的深度开发,优化创新实践硬件条件。目前,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学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综合改革的探索平台。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城市学院让学生广泛接受“准职业化、准专业化”训练,探索研究性学习,实施个性化培养。如商学院指导的“创业实践基地”对不同创业团队组织外聘创业导师进行实训;传媒学院的“新闻中心”从组织机构到运作模式均模拟正规媒体实体的仿真训练,该基地支持传媒学院每个同学四年内都能在新闻中心得到完整的一轮实训锻炼。通过“实战”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组织管理、团队运作、社会沟通、资源争取、业务发展等全方位能力和素质都得到培养。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自基地建设以来,城市学院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20余项。2007、2008学年学院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得重大突破,而且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城市学院广告学2007届毕业生杨杰,大四期间依托创业基地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现任浙江宏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已实现了多项业务内容的全国第一或首创,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创业之星”。目前正与母校筹划深度合作,共同全力打造城院学生的创业实践锻炼平台。
记者 陈樱之
通讯员 欣闻 摄影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