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春天的韵律,怀揣信心和希望。3月1日晚上8时,一声汽笛长鸣,开往北京的“和谐号”D310次列车缓缓驶出杭州火车站。列车上,我省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携手共赴盛会。
高速列车一路疾驰,履行职责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溢在每一位委员的心田。刚刚坐定的政协委员顾不上休息,有的互相交流收集到的民意,有的挑灯修改自己的大会发言材料和提案……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杜院长,你们学院的学生今年就业情况怎么样?我们企业今年想到你们学校招人。”
“好啊。我们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都不错,不少专业的毕业生适合你们企业”……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励君委员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杜时贵委员攀谈起来。今年,两位委员都不谋而合地关注就业问题。陈励君委员说:“大学毕业生只要肯吃苦、能安心在企业干下去,一定能找到发挥才能的天地。”“去年,陈总专门来我们学校介绍在‘华日’成长起来的应届毕业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们听了都很有感触。”杜时贵委员告诉记者,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技之长”无疑是就业的“敲门砖”,今年他准备的一份提案就是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
晚上9时许,记者看到,李兰娟委员还在包厢里忙着翻阅材料。作为来自科协界别的委员,她对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当前形势对于我国的民族产业来说也是发展的机遇。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她说,目前,党委、政府正不断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突破重点,把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研究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层次。
当记者遇到吴鸿委员时,他正在完善自己的大会发言材料和提案,这次他准备了一份大会发言材料和8份提案。“我最牵挂的是‘三农’问题,会前围绕‘三农’做了大量的调研,这次准备的提案内容涉及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改善渔民生存状况等方面。”他说,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三农”发展尽一分绵薄之力。
晨曦初露,迎着春风,委员们的思绪犹如北上的列车轨道一路向前延伸……
(本报北京3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