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雨一直下:长三角遭遇“超长烂冬”
· “萌动”的春芽需防冻
越冬作物要严防“渍害”
· 总体还算正常自然现象
极端气候形成原因仍需反思
· 阴雨天里的生活小贴士
· 超长“烂冬”虽不讨人喜欢
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方式调节心情
· 降水量超平均水平1倍多
“超长烂冬”引人关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萌动”的春芽需防冻
越冬作物要严防“渍害”

  “超长烂冬”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周福说,连续降雨开始时利大于弊,达到了改善水库蓄水的作用。从去年11月中旬到今年1月底,我省出现持续少雨、低温天气,沿海海岛出现旱情,水库蓄水减少。此后的降雨恰如一场场及时雨,不仅缓解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隐患,还使得浙北河流水量上涨,水力发电厂的发电量大幅增长。

  省农业气象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前期气温明显偏高,2月中旬开始,浙江南部早熟品种的春茶陆续进入采摘期,中北部地区早熟品种的春茶也开始“萌动”。但是,持续长时间的阴雨,导致部分地区早熟品种的茶叶无法采摘,影响春茶的产量和茶农的收益。由于近两天部分地区出现了冰粒,低温阴雨使已萌动的茶芽易遭受冻害。

  周福提醒说,对于龙井茶而言,就怕“春寒”和“倒春寒”,也就是进入春天后和清明后出现的低温现象。如果不出现这两种现象,今年的龙井应该较早就能进行采摘。

  对于油菜、小麦等越冬作物和大棚作物而言,这个“超长烂冬”可不是什么好年景。

  省农业气象中心的专家分析说,连续阴雨导致土壤相对湿度偏高,尤其是油菜主产地的浙江中北部地区土壤“过湿”,极易产生“渍害”,造成植物烂根等现象。同时,阳光寡照,也不利于油菜的抽苔和开花。

  据观测,浙江中南部地区的油菜已处于开花期,但长连阴雨天气,影响了开花的进展和质量,降低了结荚率。浙北地区的油菜仍处于抽苔前期,生育期与去年相比略有推迟。

  连续阴雨,使得居民手中的菜篮子变得“沉甸甸”起来。按照农业气象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因为近期大棚空气湿度明显偏高,部分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甚至高达100%。这种“适温高湿”的现象,极易引起大棚内蔬菜等作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而阴雨寡照,使得棚内作物长势差,对处于苗期和开花结果期的蔬菜瓜果尤其不利。

  “减灾就是增效”。气象专家建议,最近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做好清沟排水,预防“渍害”。山区、丘陵地区,则需要对长时间降雨容易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强防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萌动”的春芽需防冻
越冬作物要严防“渍害”
2009-3-3 浙江日报000102009-03-03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