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要文
3  4  
PDF 版
· 图5 2004-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 图1 2004-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 图3 2004-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 图2 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 2008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图6 200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 图4 2004-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8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浙江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2009年3月2日)
  2008年,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及时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克服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经济运行总体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2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0.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811.16亿元,分别增长3.9%、9.4%和11.8%。人均GDP为42214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增长8.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5.3∶54∶40.7调整为5.1∶53.9∶41。

  图1 2004-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其中居住类上涨5.0%,食品类上涨13.9%(见图2、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4%。

  图2 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7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33.39亿元,增长17.2%。

  全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比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2008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分别比上年增0.1 %和4.0%,粮食总产量为775.55万吨,增4.1%,其中晚稻总产量为601.08万吨,增5.6%(见表2)。

  主要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蔬菜播种面积618.4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6.4%;油料47.67千公顷,棉花播种面积20.34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8.1%。

  畜牧业生产增长较快,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70.1万吨,比上年增长13.5%;水产品产量504.64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85.1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92.86万吨,远洋渔业26.65万吨。

  现代农业发展迈开新步子。全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8.97千公顷,新增机电排灌面积8.53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382.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

  

  

  

  

  

  

  

  

  

  

  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一轮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顺利启动,全年投入建设资金100.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占40.5%。全省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村3395个,污水治理提升村1040个,超过年度计划数的11.8%,受益农户169万户。“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深入推进,全年培训农民130万人,其中转移就业44.6万人,培训转移率超过70%。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创业的新亮点,全省农家乐村点累计已发展到2728个,经营农户1.47万户,直接从业人员8.31万人,全年共接待游客5551万人,营业收入36.8亿元。启动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推进下山搬迁,全省共下山搬迁2.3万户、8.1万人。全省有6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了专职指导员制度,34756名第四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一年来共走访农户367.47万户次,帮助落实项目56908个,资金13.78亿元,调处矛盾纠纷10.74万起,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达到626亿元,增长2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03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3亿元,增长10.1%,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和10.9%(见表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9973.1亿元,增长13.7%。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1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859.5亿元,增长7.9%。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4.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3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0%,所占比重为7.6%。全省新产品产值为68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新产品产值率为1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汽车产量22.6万辆,增长8.9%,其中轿车产量19.3万辆,增长10.5%(见表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13.6亿元,比上年下降11.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70.9亿元,比上年下降59.5%;股份制企业363.3亿元,下降3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00.7亿元,下降9.0%;私营企业543.8亿元,增长1.3%。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税金总额252亿元,增长17.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见图3),其中限额以上投资85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幅和上年持平。限额以上非国有控股投资5610.5亿元,增长11.2%,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65.8%。

  图3 2004-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5.8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投资3936.0亿元,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3910.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投资4551.2亿元,增长12.3%。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25892个,比上年增长6.1%。其中,新开工项目12227个,比上年下降0.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99.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幅比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816.4亿元,比上年下降30.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9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81.3亿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521.5亿元,增长19.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69.4亿元,增长21.2%;其他行业零售额50.8亿元,增长6.5%。

  图4 2004-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6%,通信器材类下降9.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5.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家具类增长13.4%,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1%。

  年末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87个,比上年减少9个。其中,超十亿元的市场139个,比上年增加6个,超百亿元的市场15个,与上年持平。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9793亿元,比上年增长5%。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较快。“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全面完成。全省已建立乡镇连锁超市1773个,村级连锁便利店14702个,萧山区、临安市等16个县(市、区)实现了行政村连锁便利店全覆盖。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进口568.6亿美元,增长17%,出口1542.9亿美元,增长20.3%(见表5)。

  

  

  

  

  

  

  

  

  

  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成为浙江进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台湾取代日本成为我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见表6)。

  

  

  

  

  

  

  

  

  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858个,比上年减少1061个,合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分别为178.2和100.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2.6%和2.8%。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53.5亿美元,实际外资3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1%和增长2.4%,分别占外资总额的30 %和30.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4 %。批准境外投资项目427个,总投资9.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8.6亿美元,总投资和中方投资分别增长39.1%和42%。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27.7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全年铁路、公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385.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5%;旅客周转量1071.64亿人公里,增长4.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5亿吨,增长12.3%(见表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8.8亿元,增长15.6%;电信业务总量1497.4亿元,增长16.5%。

  全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232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998万户,总容量为7901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29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8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8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77万户,全年新增448万户。国际互联网稳步发展,年末全省互联网用户数为805万户,比上年新增124万户。

  全年国内旅游者2.0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6%;国内旅游收入2040亿元,增长12%。接待境外入境旅游者539.67万人次,增长5.6%。其中,外国人366.13万人次,增长6.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67.54万人次,增长3.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0.24亿美元,增长11.7%。全年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2250亿元,增长11.1%。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481.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22.1%。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658.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9.9%。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4804.54亿元(见表8),比上年末增长30.0%。

  

  

  

  

  

  

  

  

  

  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全省主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06.95亿元,比年初增加135.1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1%,比年初上升0.44个百分点。

  2008年末,全省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6家(其中境内上市11家,境外上市5家)。目前,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31家,位居全国第三,累计融资796.92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54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9.8%,全国排名第二。境外上市公司39家,累计融资445.64亿元。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3.39 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人身险保费收入372.95 亿元,增长4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12.99 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1.58 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2.67亿元;财产险赔款128.7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拥有普通高校77所(含筹建)。全年研究生招生13691人,在学研究生35812人,毕业生8944人;普通本专科招生26.57万人,在校生83.22万人,毕业生20.32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7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6.35万人,在校生72.88万人,毕业生24.6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8.19万人,在校生84.82万人,毕业生29.59万人。初中招生62.21万人,在校生184.99万人,毕业生53.81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7.48 %,比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小学招生55.78万人,在校生332.28万人,毕业生62.48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99.99%,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2%和99.9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7.8%。特殊教育招生1864人,在校生1.29万人。全省拥有幼儿园10212所,在园幼儿159.34万人。

  全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79%,比上年提高0.11 个百分点。R&D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93%。

  年末全省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15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含试验基地)14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13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37家;拥有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07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9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9万件,授权专利5.3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0.5%和25.9%。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58.9亿元。

  年末全省有1046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9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5个,全省有10197 家企业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64488张,有30934家企业获得了管理体系认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10.67万台件。全年测绘部门完成各种比例尺地形图7.23万幅。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部门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2个,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557个,公共图书馆94个,博物馆78个。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6家。全省乡镇和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率分别达到99.6%和 98%。全省有线电视用户数1057.1万户,比上年增长2.1%,入户率为68.8%,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9%和99.1%。全省制作生产的各类电影22部、电视剧26部863集、动画28部18413分钟,全省广播电视业经营收入9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城市影院共放映电影37.7万场,观众914.9万人次,票房收入2.7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2%、5.1%和29.5%。

  全省14家图书出版社,共出版图书8273种,总印数2.9亿册;全省公开发行的报纸有70种,年发行量29.6亿份,比上年增加0.97亿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拥有160.4份报纸;出版期刊218种,年发行量近0.75亿册。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9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686个全宗,共计263.6万卷17.58万件。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5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84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9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2万人,注册护士7.83万人。

  2008年底,全省各县(市、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4个,占应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90%,社区卫生服务站(室)6558个,社区责任医生3万余人。初步建立覆盖全省、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2008年全省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74573例,报告死亡病例198例。报告总发病率为345.01/10万,比上年下降0.87%,报告死亡率为0.39/10万,比上年下降30.66%,病死率为0.11%,比上年下降30.04%。全省共30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启动运转率达100%,累计服药人数6729人,目前日服药人数2819人。全省共有11个市,76个县(市、区)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全省建立了1个确证中心实验室,12家确证实验室、8家筛查中心实验室,438家HIV筛查实验室,形成省、市、县三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

  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7 %,卫生厕所覆盖率达 83.8%,累计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县城、镇)12个,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08年,我省运动健儿共取得世界冠军10个、亚洲冠军7个、全国冠军82个。共举办国际性体育竞赛 19 项次、全国性竞赛 52 项次、全省性竞赛 41项次。全省共有7个县(市、区)和160个乡镇通过省级体育强县、强镇的检查验收。全年发行体育彩票40.24 亿元,比上年增加 4.04 亿元,位居全国第 2 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120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男性人口2590.2万人,女性人口2529.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和49.4%。全年出生人口51.9万人,出生率10.20%。;死亡人口28.6万人,死亡率为5.62%。;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3.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8%。。

  据对全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5.4%和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八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4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见图5、6)。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衡量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为0.3310 ,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36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5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72元,实际增长9.8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4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0%,分别比上年提高1.7 和1.6个百分点。

  图5 2004-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6 200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8.50平方米,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变化明显(见表9)。

  

  

  

  

  

  

  

  

  

  

  

  2008年,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2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7万人,增长20.2%;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7亿元,支出281亿元,累计结余7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6亿元,基金支付能力稳定上升,支付能力达32个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9万人,增长23.3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62万人,增加259万人,增长25.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人,增长36.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增长25.0 %。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36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215万人;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04万人和500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不断完善,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保障能力逐步增强。目前,全省参合人数3094万人,参合率为90%,人均筹资水平135.9元,住院补偿率为31.2%,门诊结报率为120%。全省86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人均筹资均在100元以上,并全面建立了住院兼顾门诊补偿制度。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据初步统计, 全省在册低保对象68.74万人,其中城镇9.39万人,月均补助202.12元/人;农村59.35万人,月均补助112.3元/人,各县(市、区)全部执行低保新标准,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以县为单位,人均救助额不低于低保标准50%。全年支出保障金近9.5亿元。年末全省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5.5万张,收养人员9.66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5%,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98.99%。所有乡镇(街道)和2.75万个社区(村)基本建立了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2008年全省水资源总量863.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687立方米。总用水量207.9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24.03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171.18亿立方米,城市环境用水量12.77亿立方米;全省人均用水量406立方米。年末全省拥有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机构25个,气象雷达观测站点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5个。

  全省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17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8.4%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钱塘江流域市县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55.2%;全省26个省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72.9%;全省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71,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在82.2%以上。全省城市总体声环境质量保持在上一年水平。据初步统计,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71.3%和85%,分别比上年提高3.2和4.4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进一步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或生产线,企业也加大了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37个行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低率在10%以上的行业主要有非金属矿物制品、化纤、纺织等1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4.51%和7.08%,全省超额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的年度目标和国家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

  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520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7.41%(按国家口径,不含灌木林)。全省已有43个市、县(市、区)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命名,累计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38个、省级生态乡镇579个、全国绿色学校49所,全国绿色社区27个,建成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69个,以及一大批省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全省建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建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101个。

  全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40.5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074.9千公顷,其中,绝收62.4千公顷。全年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29次,比上年减少11次;累计赤潮面积10725平方千米。

  建设“平安浙江”取得阶段性成效。据调查,2008年我省群众安全感达95.65%,被认为是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各类事故总量继续下降, 连续第5年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31640起、死亡6991人、直接经济损失 29608.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3.5%、5.1%和6.2%;其中,道路交通共发生事故26111起、死亡6063人、直接经济损失9913.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9%、5.6%和13.3%。火灾事故共发生4680起、死亡85人,直接经济损失5655.2万元,分别下降7.0%、17.5%和14.0%。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省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径计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要文 00009 2008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3月2日) 2009-3-2 浙江日报000092009-03-02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