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
· 采访两会记者逾3000人
· 中国首次探月“八大精彩足迹”
· 派出中央巡回检查组
· 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出境旅游
· 300余件与雷锋
有关藏品在京展出
· 国庆献礼歌曲《国家》发布
· 欢迎公众随时查询4万亿投向
· 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
· 揭开“核酸物质”谜团
· 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
有望继续提高
· 上海鼓励高校
试行“学士后”制
· 全国政协会议会期9天
· 两岸故宫
实现高层互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首次探月“八大精彩足迹”
  足迹之一:梦想起飞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18时30分许星箭分离,卫星在太平洋上空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19时09分,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

  足迹之二:地月大转移

  2007年10月31日,17时15分,南太平洋上空600公里。

  嫦娥一号卫星底部发动机点火。推力为490牛顿的发动机通过连续10多分钟的点火,使体重2300余公斤的“嫦娥”飞行速度提高到10.58公里/秒以上,进入中国科学家们为其设计的一条连接地球与月球的“天路”即地月转移轨道,顺利与月球交会。 

  足迹之三:成为“月球卫星”

  2007年11月5日11时15分,近月点。

  第一次近月制动即“刹车”准确实施,“嫦娥”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的月球椭圆轨道,投入月球怀抱,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足迹之四:进入“使命轨道”

  2007年11月7日,127分钟月球轨道。

  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嫦娥一号的首飞任务实现“准确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准确变轨,成功绕月”。 

  足迹之五:中国首幅月图亮相

  2007年11月26日,9时40分许,38万公里外月球轨道。

  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11月26日上午从月球轨道传回。9时40分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

  足迹之六: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公布

  2008年1月31日,原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

  这是我国首次获得此类图像。按照工程总体方案,嫦娥一号卫星上的CCD相机要求的成像范围在月面南北纬70度以内。而在对CCD相机的能力评估后,从1月4日起,科学家开始利用相机对70度以上的月球南北两极区进行光学成像试验,并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图像。 

  足迹之七: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发布

  2008年11月12日,15时05分。

  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影像图覆盖了月球西经180度到东经180度,南北纬90度之间的范围。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足迹之八:撞击月球——生命的最后一抹绚烂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

  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入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表指定区域,成功完成硬着陆。撞击月表的一瞬,也是这位中国首个探月使者生命的最后一抹绚烂。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中国首次探月“八大精彩足迹” 2009-3-2 48256F32002924A64825756C00469E4A[A0-新华社记者≈B1-应霁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