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桐乡农家建起微型“污水处理站”
· 百支“雷锋小分队”进社区
· 杭州出台防御气象灾害办法
· 宁波发放3000万元航空旅游消费券
· 浙江钦寸水库前期项目动工
· 怀着希望,我们携手前行
· 开启科学发展的活力之源
· 浙江省拟提拔任用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
· 任前公示名单
· 部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
· 首届浙江教育博览会将于4月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桐乡农家建起微型“污水处理站”
财政每年补贴900万元,已有2万余农户受益
  本报讯(记者 陈培华 桐乡市报道组 李晓鹏) 过去在桐乡的一些农民散居的村落,经常可见生活污水横流,蚊蝇成群。如今,这样的景象消失了。说起这变化,石门镇民丰村农民许全林往自家后院一指:“这都归功于微型‘污水处理站’。”

  让农民拍手称道的微型“污水处理站”是桐乡市结合农村实际推出的一项治污新举措。由于当地农村地势平坦,农民居住相对分散,若采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不仅管网设计困难,而且维护成本高。单家独户建微型“污水处理站”,不仅成本低,而且运行维护费用几乎为零,一般年处理生活污水80多吨,可满足普通农户日常需求。

  微型“污水处理站”的最大亮点是六格“过滤法”。据介绍,六格式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系统的前两格对粪便发酵灭菌后,流入第三格与餐饮等生活污水汇合,再经酸化池、发酵池、过滤湿地池处理,除去有机物,降解氮、磷,到第六格时变成达标排放的清水,无味无害,农民可以直接用来灌溉。而以往农村普遍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只能对粪便进行杀菌和无害化处理。餐饮等生活污水不流入厕所,农民都直排屋外,致使河水变黑发臭。为此,桐乡将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设计开发了六格式生态处理系统。

  “解决民生问题,就要从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入手。”桐乡市委领导说,去年该市将农村六格式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列为实事工程,目前已改造两万余户。今后,结合生态村、整治村等建设,市、镇两级财政将每年拿出900万元,村级配套400万元,计划每年改造1万户,让全市10万余农户都过上洁净的生活。

  更让农民舒心的是,建微型“污水处理站”不用自己掏一分钱。河山镇东浜头村委会主任朱树荣算了一笔账:一套六格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造价约1300元,市财政对每户补贴600元,镇里补贴300元,余下的由村承担。去年,东浜头村有180户农户新建了微型“污水处理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桐乡农家建起微型“污水处理站” 2009-3-2 48256F32002924A64825756B0048E4D2[A2-陈培华≈B1-蒋一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