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校园文化浇灌爱心之花
· “两抢”过街鼠,人人都喊打
· 上海地铁有望跨省连通长三角
· 杭州金钱巷社区派发
首批“雷锋服务套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嘉兴学院“爱心群体”获“浙江骄傲——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本报《校园BBS》“高校行”活动第11站昨日走进嘉兴学院,与师生共同探讨大学校园的爱心现象————
校园文化浇灌爱心之花
  主持人:在今年1月14日举行的“浙江骄傲——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颁奖典礼上,一群年轻人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他们是由一些普通大学生发起并最终演变成全校接力的嘉兴学院爱心群体。2月26日,本报《校园BBS》“高校行”活动走进嘉兴学院,讲述“爱心群体”背后的故事,透视当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生人格构建话题。

  本次“高校行”活动由本报与嘉兴学院主办,本报《校园BBS》栏目、嘉兴学院党委宣传部承办,嘉兴学院学工部(处)和团委协办。

  爱心感动浙江

  “这是初始于几个人的默默善举,这是演变成一批人的爱心接力。它体现着一代80后的时代传承,实践着一个关于未来的青春诺言。”

  这是“浙江骄傲——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组委会,给予嘉兴学院“爱心群体”的颁奖词,在这背后是一个温暖的爱心故事。

  2005年,嘉兴学院学生朱亚萍与几位同学偶尔浏览了“凤凰助苗网”,湖南凤凰山区贫困学生的处境令他们深感震动,于是,他们决定以班级名义资助两名山区孩子,全班同学约定保守这个“爱心秘密”。

  没想到,这一行动感染了众多同学,最终演绎成一个专业的爱心传统、一个年级的爱心接力、一个学校的爱心运动。3年多来,“爱心群体”已结对资助湘西100多名贫困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理想的蓝天。

  去年暑假,嘉兴学院10名学生背起行囊,赴湖南凤凰山区支教一个月。他们帮助山江镇好友村小学组织了学校的首届运动会,看着孩子们挥舞着树枝做成的奥运会旗快乐地奔跑,队员吴小龙眼眶湿润了,他动情地写下一首诗:你的大眼睛/震撼我的心灵/今生总有一条无形的绳/连着你我/引我朝着湘西的方向/向着爱的方向/永不止步。

  大学生的爱心接力没有终点。朱亚萍的同班同学张婧嫄毕业留校做了学生辅导员,她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同学们有个人资助的,有寝室结对资助的,还有情侣资助的。一些情侣如今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依然关注着远方的孩子。

  爱心秘密浮出水面

  嘉兴日报记者应丽斋是最早报道嘉兴学院“爱心群体”的记者之一,采访的过程让她内心受到了一次洗礼。“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这让我非常感动。”

  面对媒体的关注,嘉兴学院校园里的平静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活动现场,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众口一词地表示,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渐渐地,人们发现,嘉兴学院“爱心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个又一个爱心秘密开始浮出水面。在该校商学院,历届校友参与的“爱心承诺基金”活动已经坚持了8年,毕业生共捐出14.3万元,使470多名家境贫困的学弟学妹获得资助。在经济学院,由同学们自发的赴民工子弟学校的义务支教活动,已经持续8年。

  学院团委书记柯羽说,目前全校注册的大学生志愿者已经达到1万多人,与160多个实践基地结对。去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达6600多人次,共服务18000多个小时。这些活动大多数都由学生自己发起,并且不断在传递。

  校园文化浇灌爱心之花

  为什么嘉兴学院大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蔚然成风?这与该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紧密联系。

  在嘉兴学院门口有一块巨大的校训石,上面有数学大师、已故名誉院长陈省身题写的“方正为人,勤慎治学”八个大字,“省身文化”是该院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教授范道济认为,把“为人”置于“治学”之前,充分体现了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地方,还要让学生变得更善良、更有道义、更具责任感。嘉兴学院“爱心群体”的出现,正是对“方正为人”所作的一次令人感动的解读。

  在嘉兴学院,校训解读已经成为新生入学的必修课,学校还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活动,让他们理解“省身文化”的内涵。学校每年都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阅读这些经典读物,写读书心得,学生可以记学分。如今,学生写的读书心得已汇集成四大册。

  “嘉兴学院‘爱心群体’,是学院用先进文化浇灌出的一朵绚烂的红花。”嘉兴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成说,高校应当引领社会潮流,塑造优秀人格是大学教育的责任。知恩图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教育要大力倡导的。 本报记者 王国锋 陈培华

  (BBS情报员:徐文臻 邵燕 王骥东 王祯 方海涛 王辉 张玉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校园文化浇灌爱心之花 2009-2-27 48256F32002924A64825756900358500[A1-陈扬渲≈A2-陈培华≈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