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爬陡坡”,已日益成为浙江省从政府到企业的共识。
2007年下半年以来,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地区和对外开放前沿地带,首当其冲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以及自身长期积累的矛盾等多重因素叠加下,浙江这列高速行驶近30年的经济列车,开始放缓。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2008年就提出,如果说前些年浙江还处于“爬缓坡”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年人均GDP要向8000美元乃至更高迈进,面对的困难要多得多,就好比进入一个“爬陡坡”阶段。
专家分析认为,下一步,如果不能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有大的突破,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就不可能再延续。
面对“陡坡”,浙江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省委书记赵洪祝说,既要着力当前落实“治标”之举,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防止通胀和经济下滑,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又要着眼长远研究“治本”之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下一轮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浙江省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几年前,绍兴一家玻璃生产企业向政府申请千亩工业用地,实际只批复63亩,企业精耕细作。玻璃从1.6毫米到0.6毫米越做越薄,产品档次越来越高,63亩土地后来产生了比千亩土地更高的价值。现在,“亩产论英雄”的集约用地方式,正成为浙江大多数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自觉行动。
转型升级需要人才与资金支持。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赵洪祝就参加了一次省科技带头人座谈会,这次会议发出了浙江省人才行动倡议书,倡议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浙江省宣布,将首次设立5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以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引进培育人才等。
浙江省还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型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两头在外”的加工型“浙江制造”,更是饱受国际性资源与市场大幅波动的困扰。为改变这一状况,浙江省决定,今后将发展包括核电、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电等电站设备以及轨道交通设备、数控精密机床、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型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临港工业等。
(据新华社杭州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