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政治与社会新闻·旅游休闲
3  4  
PDF 版
· 警惕孩子拿“死”作口头禅
· 上海公布“居住证转户籍”办法
· 中小企业网上招聘
高校毕业生
· 旅游连锁店 方便老百姓
· 春天,浙西大峡谷与您有约
· 东钱湖首发八百万元
旅游消费券
· 西溪赏水梅
· 公交车向人口密集社区延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杭州一些远离主街道的小区,居民搭乘公交车到市中心上班,往往要先走到主干道公交停靠站,很不方便。不少市民呼吁——
公交车向人口密集社区延伸
本报记者 洪加祥 实习生 刘渊慧
  杭州滨江区有一些远离主街道的小区,这里的居民乘车到市中心上班,往往要先走一段路,到主干道公交停靠站,很不方便。滨安路居民杜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出门需走30多分钟,到江南大道乘车。实在来不及,他只好乘小区门口的“黑车”上班。

  为此,记者来到滨江区采访,发现很多住在滨江区的居民到主城区上班,主要依靠公交车出行。目前有20多条线路连接滨江与主城区,但这些公交车平时非常拥挤,高峰时往往挤不上去。

  为了解情况,记者登上一辆“黑车”,与开车的刘姓司机聊了起来。他说,他看到城里背街小巷没有公交车,觉得这个商机可以“开发”,于是辞掉出租车司机工作,借钱买来二手车。此外,“黑车”无需交运管费,运营成本低,又没人管,所以,每月做下来,比开出租车赚的钱还多。刘先生承认,他只是钻公交车的“空档”,公交车如果能开进人口密集的社区,他肯定没生意。

  滨江区人口密集社区的这些情况,在杭城不是个别例子。在杭城主干道,即使公交车扎堆的青春路、解放路,靠里的一些背街小巷,居民出行乘公交车,往往要穿几条马路,走两三里路,很不方便。记者看到,几公里长的刀茅巷、光复路等背街小巷及钱江新城、滨江区、九堡以及城郊结合部区域,很少见到公交车的踪影。

  在滨江区,科技创新园区内一幢幢摩天高楼拔地而起,在此上班的白领们对周边环境很满意,但谈起上下班时寻找公交车的窘迫情景,都会摇头。刚从北京中关村跳槽到杭州滨江软件园工作的郑敏对记者说:“滨江其他方面都好,就是一些大型社区没公交车不好。从我们这里走到江南大道,有两站路远,确实不方便。希望有关部门抓紧改进,让公交车延伸至有需要的社区。”

  家住滨盛路与江虹路路口的朱先生向记者建议,他家附近早建有一个公交中心站场,但一直空置着,“这个公交中心站离13路车三廊庙站仅3站路,能否将13路车延伸过江,把终点站设在这里?”记者为此询问了杭州公交有关工作人员,得到的回答是——“13路车是方便三廊庙地区居民出行的,如果再过江增加5公里,设置不科学,增加滨江区内公交线路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杭州正在推行“一公里自行车”新政,主城区已投放350个自行车点、上万辆公共自行车,但背街小巷很少有这种自行车站点。据杭州公交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年底,公共自行车要发展至5万辆、扩大至2000多个点以上,覆盖下沙、滨江等区,这对于公交延伸工作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对于市民提出公交小巴驶进人口密集社区的呼声,杭州公交客运部的经理邵晴生表示理解与支持。他说:“为便于市民上班、购物、看病、休闲、健身,杭州必须做到P+R(公交车站和小区相结合)。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作规划,即使有规划的滨江、余杭等区,因规划过于笼统,落实P+R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公交小巴驶向人口密集的社区,打击盛行的‘黑车’,现在的问题是,背街小巷停了不少私家车,公交小巴一时无法驶入。不过,经过各部门通力协作,我们一定会让公交小巴向这些地方延伸。”

  记者从滨江区建设局公交规划工程负责人孔庆标处了解到,滨江区目前正在一桥、三桥和四桥处建设3个公交主站,同时要配套开通换乘站,增加内环线公交车延伸至各小区,便于小区市民搭乘。具体完工要在今年七八月份,相信到那时,滨江区人口密集社区的交通问题会有很大的缓解。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旅游休闲 00009 公交车向人口密集社区延伸 本报记者 洪加祥 实习生 刘渊慧 2009-2-24 48256F32002924A6482575610027A615[A1-洪加祥≈A5-刘渊慧≈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