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复展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见习”了一段时间后,复旦大学电光源专业毕业生小郭决定留在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工作,并计划不久之后也创办自己的企业。
将大学生创业企业变身为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的“见习基地”,这一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目前正在上海全市推广。
日前,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推出了“创业见习基地计划”,让在校大学生走进创业企业,了解创业的过程,体会创业的酸甜苦辣,为毕业后就业或创业积累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作能力和经验。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流,创业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生创业使得创业团队实现自我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招聘的同时,又创造出一部分就业岗位。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不断推出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举措,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提高创业企业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的能力。
在前期项目资助时,基金会一方面与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建立联系,将可市场化的科研成果和想创业的大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创业项目来源,同时增加项目成熟度;另一方面扩大资助行业范围,在关注科技创业的同时,进一步支持文化创意类、现代服务业类创业项目,支持解决就业能力显著的行业,如加盟连锁等。这些行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容易起步,也能更多地提供就业岗位。
在中期,即学生创业过程中,基金会提供各类服务,提高项目成功率,如给企业配备导师、开展创业沙龙、设立信用担保基金、申报科技部创新基金等。此外,基金会和业内知名企业开展行业合作,比如和上海移动联合发布了IT信息领域创业指引。
在后期,针对发展较好的创业企业,基金会设立了接力基金,该基金将按一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联合创业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对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共同投资,并进一步推动优秀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基金的对接,从而帮助优秀创业企业高速成长。
继推出“创业见习基地计划”之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又设立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见习资助项目”,对批准参加大学生创业见习的人员和见习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补贴。2009年全年预计共组织带教见习企业300家,接受创业见习人员1000名。
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将见习戏称为“曲线就业”。的确,大学毕业生见习计划,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了另一种途径。专家强调,这其中,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我国就业政策正在寻找更多新思路,就业政策将更为灵活。
“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结构性问题,鼓励支持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入口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室主任张丽宾建议,大学生要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在工作的转换和调适中寻找自己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在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和阅历积累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据了解,根据多年的统计数据,大学毕业生就业70%集中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事业单位的占10%,去大型国企的比例为7%;此外,从近年情况看,公务员每年招录总数仅5万至6万人,相比今年610万大学毕业生的总量,所占比例仅为1%左右。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政府部门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打破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制度瓶颈;同时,大学毕业生更需要转变思路、拓宽眼界。”李祥伟说。
(本报综合《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