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危机的二重性
· 呵护太湖
· 帮扶“春雨”润人心
· 椒江江山种粮大户干劲足
· 以整改实效服务于民
· 九大重点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 慈溪土地流转模式引来关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危机的二重性
邓伟志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也袭向了中国。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对待。

  为什么要认真对待呢?这要从事物的相关性上考虑。经济活动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不景气,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碗里吃的,手里用的就会减少。由多变少,由精变粗,心理上就有个落差。经济不景气,对企业来讲,有一个很便当的做法是:裁员!孰不知,裁了员,企业负担轻了,那员工的负担就重了。倘若员工承受得了,也就罢了;倘若员工承受不了,社会就难以安定。农民工进城,对城里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果再让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因此,不管在什么国家,不管在什么国家的什么地区,都有个失业率同离婚率及犯罪率成正比的问题。假如社会保障网完善,离婚率、犯罪率也许会低一点。假如社会保障网不完善,那么,离婚率、犯罪率则可能很高。“人穷志不穷”,是目标,是强调意识的反作用。在意识的反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物质的决定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人穷志短”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志短”是那个“穷”字逼出来的。王子落魄,偷吃人家窝窝头的事,并不罕见。由此,可以引出一条:经济危机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社会危机。对社会危机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当然,处理得好,也未必会引发社会危机。可是,天底下的人谁不想早日摆脱危机呢?想摆脱并不等于一定摆脱。比如,有些人处处“救火”。火自然应该救的。不过,有时“救火”之后看起来是火苗没有了,没想到是把火苗赶到别处去了,在别处燃起了熊熊大火。这就是说,救火,要放在全盘上来考虑,要有整体观念,要把应急同长效管理统一起来。一着下去以后,要充分考虑这一着会衍生出什么来。救火更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运用规律办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拉动内需”是必要的。不“拉动内需”,积压的产品就会烂掉,资金匮乏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可是,“拉动内需”决不是拉动浪费。节约型社会更是有益的。再说,“内需”有多种,比如文化消费。文化事业的硬件、软件都需要有系统地拉一拉。

  危机同任何事物一样有二重性。危机中无不有生机。治国的高手是有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分析能力、风险评价能力的。“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以后,就可以决定哪些风险是能够回避的;哪些风险不能回避,但是可以减少;哪些风险能够转移,哪些风险难以转移,必须承受;哪些风险可以对冲,可以成为契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扶摇直上的国家不是没有。这段历史耐人回味。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风险是个过程,有潜伏期、爆发期、解决期、恢复期。过程有长短。正像没有永恒的繁荣一样,天下也从来没有永恒的危机。当然,问题在于转化。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的职能是要做好转化工作。转,是要转危为安;化,是要化险为夷。疾风知劲草,路遥识马力。战胜风险不可不择手段,不可穷凶极恶。风险有风险道德。在同风险的较量中,形成崇高的风险道德规范,开展崇高的风险道德教育,提升崇高的风险道德水平,从而,实现经济共社会同步,物质与精神齐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危机的二重性 邓伟志 2009-2-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61000AA4DB[A5-邓伟志≈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