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从九美元到五十万美元启示
· 当光明照进梦想
你和我一起绽放
· 伦理学篇
· 重视“失败研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伦理学篇
  ●伦理学界对30年来的伦理学研究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

  近30年来,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当代伦理学者们充分运用中国丰富的传统思想资源,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中国自身的特殊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研究体系。大家普遍认为,处理好“中西马”的关系,超越西方模式,在与国际学术界不断接触、交流和对话中,在世界伦理学研究领域发出中国的声音,是伦理学学科发展的方向。

  ●公众参与伦理思考和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

  2008年的伦理学研究的推进,不仅有赖于学者的辛勤耕耘,更得益于社会公众的热情参与。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长期以来受到普通人的关注。但公众参与讨论的热情从来没有像2008年这样高涨。在南方冰雪灾害、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受阻、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奉献互助精神使世界为之震动,也使公众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在范跑跑事件、周老虎事件、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公务员巨额公款出国游事件等所引发的讨论中,众多公民对道德的评价方式逐渐开始从“冷漠”、“挑刺”或“发泄”转向理性地思考和合理地批判,与此同时,公众也看到个人道德的局限性,开始从制度伦理的角度思考社会伦理问题。

  ●关注德性伦理的中国语境

  德性伦理本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伦理学界曾经引发热论。2008年在几个学术研讨会的推动下,中国伦理学界深化了德性伦理问题的研究。除了当代德性伦理研究的一般理论外,中国的学者更关注中国道德文化的特殊语境中的德性问题。不仅表现在学者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德性意义进行发挥,还明显表现在学者对个人德性(品德)的关注上。中国传统伦理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有系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在德性伦理这一问题上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挖掘。而中国学术界对未成年人德性培养问题的极大关注,更显示出德性伦理研究的中国语境这一特征。可以说,德性伦理在中国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西方的讨论范围,成就了中国式的德性伦理研究。

  ●政治伦理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雪灾地震中的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受到公民社会的成长。一些与我们切实利益相关的法律如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也引发我们思考与法律相关的政治伦理问题。2008年伦理学界对政治伦理的解读,一方面对西方政治伦理的理论研究继续推进,对古典政治理论、自由主义以及社群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将学术的研究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对政治的价值、政治正义、政治自由、政治民主、政治道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正义(社会正义、民族正义、生态正义等)、公平、自由、民主、认同、族性、宽容等,成为政治伦理的关注焦点。

  (以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郭清香撰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伦理学篇 2009-2-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63000B76FB[A5-郭清香≈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