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加大金融保障力度责无旁贷
应对危机转型升级大有作为
· 积极应对挑战 加快转型升级
务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 合作社“公派”蜂农赴日研修
· 阻断假劣农资下乡
· 温州骨干民企率先“突围”
· 赵洪祝会见澳大利亚
西澳州上议院议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省质监局等单位联合启动“浙江省农资保质专项行动”,组百队、进千村、入万户——
阻断假劣农资下乡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肖 扬 徐雪娟
  2月16日,由省质监局牵头,省农业厅、省工商局和省供销社等部门的干部、专家冒雨来到嘉善县大云镇政府门前广场,搭起咨询台,宣告全省“农资保质”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突如其来的降温,没有降低农民兄弟前来现场咨询的热情,打假咨询、农产品展销台前人头攒动,咨询辨别真伪农资的诀窍,讨教农业增产增收的良方,农民脸上写满了对丰收的憧憬。

  组百队、进千村、入万户,质监、工商执法人员下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接受群众咨询,免费为农户提供农资产品质量的快速检测,即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农业和供销部门把优质的化肥种子,送到乡间村头,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接下去的一个月时间,这四个部门将联手护春耕,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在尽力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的同时,构筑一道阻断假劣农资流入市场的坚实“防火墙”。

  假农资是农民的“心病”

  虽然专项行动的开始时间是上午9时30分,但家住大云镇东光村的蔬菜种植户王永强还是早早地起了床,赶了2公里路,提前近一个小时赶到咨询现场。“早点到,占个好位子。”这位一脸憨厚的蔬菜种植大户一边擦着脸上的雨水,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王永强经营着十余亩蔬菜大棚,种植有青豆、卷心菜、茄子等10多个品种,全都是无公害品种。

  “专家们说,这款‘杜康’新品种无公害农药,杀虫效果好,而且对人畜鱼虾安全,绝对是‘无公害’,看来今年丰收有保障了。”王永强一边喜滋滋地整理着手上的资料,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见到农妇张桂金时,她正翻来覆去地看着刚从展台上以优惠价购买的航空毛豆新品种,这是她从农资公司展台上刚刚拿到的“战利品”:“太空毛豆,生长期短,对病虫有很强的免疫力,今年我的蔬菜大棚里要试种一下,效果好的话,明年再种3个大棚。”

  一份份宣传资料,一本本小册子,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让每个拿到手的农民爱不释手。“购买农资,先看品牌,后看厂家,再查三证,还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最重要的是留下购物凭证和样品。”专家的话,让水稻种植户林祥海连连点头。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要“得瓜”、“得豆”,关键在于种子质量。身穿白大褂的省质检院博士王海明一边忙着为农民检测,一边对围在身边的群众说。农妇周兰花说:“由于用了假农资,去年我家白白损失了6000多元。有了执法部门的齐心协力,希望今年不再发生这种坑农事件。”

  “省城干部还大老远跑到农民家门口送种子、送化肥,我们农民赶上了好时光。”年过七旬的农民柴春岳感动地说。

  农户盼到家门口抽检农资

  大棚里3万多株香水百合长势正旺,眼下正是花朵出苞的时节,需要增加肥力。临近午饭时间,嘉兴嘉德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柴金甫正在指挥工人在大棚里喷施复合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此时,两辆质监检测车悄然停在花卉种植大棚口,从车上下来的两位执法人员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

  “你施的这批复合肥是什么时候进的货?”

  “刚刚从县经济作物服务部进的货,目测看看这批肥料质量不赖。”

  在对田头和仓库里的农药进行了抽样后,执法人员告诉柴金甫,两天后,抽检的10余项检测报告将会派专人送到公司。

  3000平方米的花卉大棚,每年光农资的投入就高达40余万元,嘉善县农经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高豪春说,这家公司经营10多年来,作为质监和农资部门的重点监测对象,农资质量问题从没有发生过。刚刚从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的公司技术员袁峰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来公司工作一年多时间,质监和农业技术人员几乎每半个月就会来基地一趟,一是送来技术,二是帮助抽检农资,这样他们就能全力投入花卉的田间地头管理。

  嘉善县目前有种粮大户958家,蔬菜种植大户480家,养猪专业户1401家,畜禽养殖重点户644家,花卉种植大户18家,这些农资大户将成为“农资保质”专项行动的重点保护对象,执法部门通过联合执法、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多途径保证他们使用的农资产品的质量。

  长效监管机制让商家农户都受益

  面对突然上门的“飞行抽检”,大云镇经营着农资服务社的浦木根和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一点都不奇怪。服务社经营着50多种农资,基本满足了附近3个村1000多农户的农资需求。

  “我这里的货全是由县经济作物服务部从正规生产企业统一采购的,每件产品都由质监部门把关。”经营农资服务社14年的浦木根说,最近几年心里越来越踏实,因为县里统一了农资进货渠道,减少了经营风险。由于统一采购,政府补贴,农资价格上还特别实惠,服务社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农资产品质量,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今年入春以来,我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把打假护农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质监、工商部门分别从生产、流通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对假劣农资说“不”。

  省质监局负责人表示,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省质监局将化肥、农药、农机等作为打假的重点,积极探索从源头上监管农资质量的长效机制,首先是严把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关,其次在连续几年开展“农资打假下乡”专项执法行动的基础上,建立农资质量跟踪点,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将执法打假、质检服务和法制宣传活动送到农业生产一线,把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省工商部门今年围绕种子、肥料、农药和农机具严把市场准入关,要求农资经营户给农民开具规范经营承诺书、产品质量“信誉卡”的同时,推行“经济户口”管理,强化农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严重失信农资企业的监管力度。

  农业部门则通过组织专家开展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生产技术、农资识别使用等方面的咨询、技术培训等,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民群众的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阻断假劣农资下乡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肖 扬 徐雪娟 2009-2-20 48256F32002924A648257561003352ED[A1-汪成明≈A5-肖杨≈A5-徐雪娟≈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