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桐乡蓝印花布更“文化”了
· 开学了,谨防校园水痘
· 近期影院有些什么影片
· “科学传播联盟”
· “影帝、影后”花落谁家
· 新课改高考疑问可在线咨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菊花、桑椹、树皮等植物原料经科技处理化作环保颜料,染出一片江南风情,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每天都有人购买——
桐乡蓝印花布更“文化”了
  本报讯 (记者 陈培华 桐乡市报道组 李晓鹏) 在桐乡,一贯朴素的蓝印花布如今也“花俏”起来:传统的蓝白布上,点缀上几抹亮色,竟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惊讶的是,为蓝印花布增色的颜料都取材于当地常见植物,布匹上不用一点工业染料,因此十分环保。

  乌镇景区染坊65岁的沈师傅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从小穿着蓝印花布长大。他几乎每天都在染坊为游客表演印染花布,他说:“看着这些花布,就会想起儿时奶奶缝制的被面,非常温暖。”他制作的彩拷花布也一样带着江南独有的温润。尽管色彩丰富,但不失雅致。他说,蓝印花布和彩拷花布作为民间衣料,与当地的民俗紧密结合,旧时婚、丧、嫁、娶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其实彩拷花布是蓝印花布的‘升级版’,古已有之,我们只是在保留传统风貌时融入了新技术和时尚文化元素。”桐乡丰同裕蓝印花布艺公司工艺师钱思勋解释说,由丰子恺祖辈创立的丰同裕染坊,就曾印染过彩拷花布,后来这种花布濒临绝迹。2003年,新成立的丰同裕公司走访老艺人,摸索手工彩拷工艺流程,经过几年实践,终于在去年开发出了融合新技术与新纹样的彩拷花布。富有特色的花布手工草木印染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

  蓝印花布变“花”了,但纹样图案依然取材于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图案寓意吉祥,充满喜庆色彩。在展览处,一条印有“凤穿牡丹”被面特别显眼,沈师傅带着徒弟花了一个多月才制作完成。丰同裕的工艺师们还大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丰富了彩拷花布的纹样。除了旧时的民俗,当地采桑养蚕、菊农采菊等农民劳作的景象也被融进了花布之中,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彩拷花布难在一个“彩”字,因其要保持“取之于草木,还其以自然”的传统环保染色工艺。丰同裕的工艺师们自主研发,如今已能从菊花、桑椹、桑树皮等植物中炼出各种颜色。

  在乌镇景区的染坊内,彩拷花布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几乎每天都有游客购买。不久前,一位日本游客现场看到这种中国传统民俗韵味十足的彩拷花布就爱不释手,当场以高出原价数倍的价格预订。美国一家大型玩具公司也闻讯赶来求购。这家美国公司的代表说,孩子喜欢将玩具放进嘴里,所以玩具布料最好是100%的食物染料。他们听说桐乡生产出了桑果染料布,公司就立马派人来洽谈,去年就下了订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桐乡蓝印花布更“文化”了 2009-2-20 48256F32002924A6482575620024BE33[A2-陈培华≈B1-周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