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孔子原来这么说
· 早春探梅
· 盛装渔溪村
· “鸟瞰”的感受
· 元·宵·谈·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孔子原来这么说
□沈善增
  与我十年前动笔撰写《还吾庄子》的时候相比,今天的国学应该说已经很热了。尽管学术界对“国学”这一名称尚有争论,对青少年要不要读经(指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如《论语》、《老子》、《庄子》、《孟子》等)争论更加厉害,但大众对国学表现出空前的热忱,他们希望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吮吸乳汁,来滋养今天美好的和谐社会。因此说,“国学热”是应运而生,应日益昌盛的国运而生。

  国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待开发的巨大精神宝藏。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热其实也不是一日之功。我现在关心的,不是在“国学热”的形成过程中谁的功劳更大,谁的见解更高超,我关心的是“国学热”不要热闹一阵,如风吹过,而是能将热能转化为持续的推动力。如果“国学热”也是昙花一现,就成明日黄花,那真是太可惜了。

  就说今天这“国学热”,实在是来之不易。十年前我撰写《还吾庄子》时,老子、孔子、庄子还是戴着各种帽子,至少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合时宜、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的老古董。所以,对我说要还《庄子》的本来面目,“一千七百多年来,我们接受的是一个被注出来的伪庄子”,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我当时就回答说,“有什么意义”,可以说“没有意义”,也可以说“很有意义”。说“没有意义”,没有我认为的什么实用意义,或者说,我怕过分强调《老子》、《论语》、《庄子》的实用意义。现在有很多讲老子、孔子、庄子思想的实用意义的书、讲座,说得都不错,但其实去掉其中引用的老子、孔子、庄子的语录,所讲的道理在其他的书里也可以看到,老孔庄的思想只是装点门面的包装。老孔庄的伟大,决不在于他们的一些具体的观点、结论,甚至某一句话,像数学公式、物理定理一样,可以现成拿来一套,就解决实际问题。说“很有意义”,就是老孔庄的思想可以解决根本问题,今天建设和谐社会,老孔庄思想就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学习老孔庄思想,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素质。

  举个例子,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打倒孔家店”以来,就一直是孔子桎梏人心的一条罪证。其实,这段话是对士大夫说的,礼是对士大夫这一群体的特殊要求。所以,孔子又说:“礼不下庶人”,这句话也一直是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的罪证,其实,孔子的意思是,对不是士大夫的普通人,不要有那么多礼义的要求,但你要做官,掌握一定的权力,就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

  我看到有反对研究国学、反对青少年读中国古代优秀经典的人提出这样的反对意见,你把老孔庄的思想说得那么好,今天中国要富强、中华民族要复兴,靠老孔庄的思想行吗?这样的质疑,还是很有市场的。十年前我写《还吾庄子》的时候,对老孔庄思想这样的认识、这样的定位、这样的质疑,好像是占据了主流。那时候,当过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的徐中玉先生鼓励我,认为我写出一本《还吾庄子》,比写十本长篇小说还要有价值;其他人都认为我这样不务正业,放着赚钱的小说与更赚钱的电视剧本不写,去写可能赔钱的《还吾庄子》,是脑筋搭错、走火入魔了。到今天,我好像有先见之明了。我希望“国学热”能是一种真正的热,能把鱼蒸熟的热,不要被反对国学的,认为中国不能有国学、不该有国学、不配有国学的人不幸而言中。

  但我看来,“国学热”方兴即艾的概率很大。为什么?因为用来加热的柴不行,都是些湿柴。湿柴生火,你不想让火熄,火也很容易熄。我说的湿柴,指的是从古到今,一二千年来《老子》、《论语》、《庄子》等或权威或流行的注释本。这些注释本的错误在我看来是非常严重的。《还吾庄子》只还了《逍遥游》、《齐物论》两篇(今本《庄子》共有三十三篇)。《逍遥游》平均两句中一句以上存在问题,《齐物论》平均三句中将近两句含有错误。《老子》八十一章几乎章章有错,而且整篇结构几千年来被人误读了。今天有好多人出来批评于丹、易中天,说他们哪儿说错了,什么说法庸俗化了,甚至说“戏说文化是犯罪”,其实他们言明说的是他们的读后感,于丹说明是“心得”,易中天的“品”,品赏回味,也就是读后感,读后感是完全可以自己怎么感就怎么说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读后感来说是完全合理合法的。但国学作为一门学问,靠些读后感,哪怕是很精彩的读后感,恐怕是建立不起来的。

  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国学票友。问题是研究国学的专家,如果也是在错误的注释本的基础上提倡读经、捍卫经典、发表见解、构建体系,那么,就像在沙滩上造房子,要房子不倒,也不容易。从十年前开始的先秦经典还真工程,虽然《还吾庄子》与《还吾老子》已经出版,我却感到越来越难。按说通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对先秦的语境熟悉多了,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找到相关的印证材料,应该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之感,确实在具体问题上我也常常感到了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的愉悦。但在整体上,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正如俗话所说,初学三年,天下可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因为我越读越感到老孔庄思想的博大精深、纯粹高远。他们是深入浅出地言说,而我们对浅说的把握,既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可能认指为月,使人执著于字面义,而不能由此进入思想的奥义。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意受到严重歪曲的“子曰”(孔子语录)来说一说。如果大家听了我的解释以后,能感到,哦,假若孔子这句话的本意真是这样的,那孔子的思想比我们现在知道的、接受的更要高明得多;或者我们过去对孔子的不好的印象,完全是因为误解。从而感到中华文明其实比我们现在知道的要先进、要辉煌、要博大精深,那我将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把你对孔子思想的新感受告诉你的亲朋好友、告诉你的孩子,让他们对中华民族圣贤的思想产生兴趣、产生好感,那我将感到非常高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1 孔子原来这么说 □沈善增 2009-2-20 48256F32002924A6482575600007D454[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