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资讯
3  4  
PDF 版
·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西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西周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

  西

  周

  获奖感言

  近年来,西周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按照“工业经济实力镇、城乡一体活力镇、山区旅游魅力镇、社会事业和谐镇”的发展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强镇、以港兴镇、商旅活镇、城镇化”四大战略,取得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四大文明和谐发展的好成绩!这次我镇能参与浙江省幸福小城镇的评比,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

  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四大战略”,努力打造实力西周、活力西周、魅力西周、和谐西周,努力建设现代化生态型临港中心镇,努力让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西周镇党委书记

  西周镇人民政府镇长

  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区,如何从东南沿海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屹立于象山港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怎样帮助贫弱落后的山民致富,并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在宁波象山县西周镇,我们找到了答案。

  西周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少平原、多山区,拥有大量的山林面积,拥有16.9万亩山林面积,2万余亩淡海水养殖面积,2.8万亩耕地,森林覆盖率达75%。

  改革开放以来,西周镇立足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工业,西周2004年、2006年和2008年连续三年跻身于全国综合实力乡镇500强行列。2008年度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02亿元,财政总收入3.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600元。

  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

  经济社会比翼齐飞

  

  在西周,看不到成片的田野,而是海港边整齐的厂房。由于平原少,发展农业缺少优势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春风吹起之时,居于东海之滨的西周人就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发展民营工业。他们主动走出田园,通过各种渠道学模具和五金加工技术,走南闯北借牌联系业务,从而成为象山县第一批“吃工业螃蟹”的农民。20世纪80年代,制造出国产第一代彩色电视机的高频连接线、第一台天津佳能复印机配件、第一批桑塔纳轿车的空调器塑料配件等。1997年,民营工业产值总量达9.10亿元,占西周工业的“半壁江山”,所涉行业也已从起步时的小塑料、小五金,转入了汽车、消防、电器等高精尖领域。西周镇党委、政府先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相继开辟了城东电器、城西汽配、象西模具和莲花消防等四大工业园区,为企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保障,为行业企业相对集聚和园区化发展铺设道路。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西周镇工业区被正式命名为环杭州湾象山产业区B区,成为象山县唯一独拥三大工业区之一的乡镇。2007年,全镇工业企业达6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至71家。

  西周通过发展工业加强了产业集聚,走上了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通过多年的努力,环杭州湾象山产业区B区已初具规模。西周镇的特色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汽车配件、家居装饰、食品机械、电线电缆、电力器具、包装纸板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工业园区的建成,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现在西周镇城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达5.2万,系象山县两大次中心镇之一。同时随着城镇规模的逐步扩大,承载能力的不断增强,集聚效应立竿见影,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西周成为投资商的热土,宾馆等三产服务的日渐兴旺等等,有力地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西周城镇功能日趋齐全,大型超市、停车场等工程全部完工,一个四星级宾馆也正式动工,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初显规模。难怪,这个小小的乡镇,商品房售价达到了3000元/平方米以上。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民生活日新月异

  岁末年初,走进西周镇的村民新公寓——“滨港小区”,因为上张水库建造而移民的村民们正满意地打扫着自己的新居,准备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滨港小区由排屋和多层公寓组成,可容纳800多户村民,有开了便利店的商业街区、有安置了健身器材的农民休闲花园,还有三层楼的农民会所,而且是三星级的。据介绍,西周镇17个村有农民会所,其中7个都是三星级的。这样的农民会所设有村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培训室、医疗卫生室、便民服务点、远程教育点等,覆盖了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配套设施。不少农民会所还配备了酒店、祠堂,方便农民办酒请客和拜祭祖先。

  为增加经济薄弱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解决部分下山移民村的办公和活动用房,西周镇党委、政府在镇域黄金地块建造强村富民楼,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强村富民楼总土地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前后两幢楼,按街面、餐厅、宾馆、办公楼用房设计,总投资达300多万元。大楼建造工程款由24个经济薄弱村参股、镇政府出资、上级扶贫单位支付等多种形式筹集。大楼建成后,由镇政府统一管理,有关村按资金投入的比例分配股份。镇政府与24个经济薄弱村签订股份合同,整幢楼出租时进行“阳光操作”,租金按股份进行分配。这些强村富民楼为部分下山移民村提供了办公和活动场所,解决了部分经济薄弱村无力自建办公场所的难题,切实增强了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越来越多的农民都从高山和边远山村移民到镇上。截至2007年,全镇已完成10个村的移民工作,共1125户,3433人。西周对移民户进行扶持,市、县移民补助资金全额到村到户。同时,利用西周工业发达的优势,镇政府积极组织移民进行技能培训,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基本实现了“消灭零就业家庭”。农民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西周人主动要报名参加电大或远程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

  特色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百姓参与热情高涨

  别以为小镇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西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农民文化节每年都热热闹闹地举行。据统计,全镇至少有三分之二村的妇女学跳健身舞,而且,西周镇妇女通过跳舞,还跳出了不少“精品”。《越来越好》、《春天里阳光下》、《梦顶茶韵》都先后夺得市、县乡村舞蹈大奖。同时,各村纷纷借助农民文化节这一平台,赋予农民文化节新的内容,今年,不少村都把村内文明事件的评比作为文化节的重要内容,老百姓参与农民文化节的积极性、广泛性不断提高。

  镇政府则加大对公共文体设施的投入,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设施和场地保障。投入500余万元建成休闲文化广场之后,又投入250余万元,在全镇建成16个村级篮球场,安装健身路径46套,60%的村拥有乒乓球台或台球桌。

  全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拔河、腰鼓、篮球、乒乓球、棋类、扑克等几十个健身项目悉数在各村、各单位登场亮相,全镇有近万人参加到了体育健身活动中去。西周镇组织召开的综合运动会,则根据当地农民的特色设置了锯毛竹、袋鼠运瓜等六个项目,市民的参与热情高涨,据说90岁的老奶奶也参加了缝纫比赛呢。富有象山特色的象山首届蒙顶山铁人三项比赛,比的是山地自行车+扛毛竹+登蒙顶山,充满了山村趣味,获得老百姓一致好评,也吸引了附近的居民赶来参赛。

  西周还特别关注未成年人成长。通过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开展促进爱心代理妈妈与留守学生之间的亲密接触的亲子活动,开展爱心赠书以及爱心结对,集体家访以及退休教师学习辅导活动等系列活动,使得留守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同时,西周人也关心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西周的下沈中学成立了象山县第一个民工家长学校,有力地促进了民工学生的学习教育和管理。这些孩子开心地说:“在这里,我一点也不孤单。”

  幸福指数分析

  象山西周镇目前快乐状况为7.32,其五年后的快乐水平预期为8.42,高出目前快乐水平1.2个分值,这表明西周镇居民对未来的快乐预期比较乐观。

  西周镇居民健康状况、工作状况、收入状况、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的满意度水平均较高。在健康状况满意度方面,有74.4%的居民对健康状况比较或非常满意,仅有8.2%的居民对健康状况不太满意。工作满意度方面,有近58.2%的居民对其工作非常或比较满意,另外,对其工作压力调查结果也显示,西周镇居民的工作压力水平相对较小,仅有7.4%的比例认为工作压力很大。收入满意度方面,有35.7%的居民对其收入比较或非常满意。安全状况方面也有74.5%的居民对安全状况非常或比较满意。社会地位方面有48%的居民对社会地位非常或比较满意。生态环境方面,有43.9%的居民对生态环境比较或非常满意。

  ——以上数据由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研究所

  根据居民问卷调查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3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西周
2009-2-19 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11;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12;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13;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14;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16;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20;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17;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21;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04;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29;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33;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34;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23;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24;浙江日报000132009-02-19000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