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4  
PDF 版
·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周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周巷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

  周

  巷

  周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众商业意识浓厚,商贸发展源远流长。近年来,顺应慈溪大桥经济的时代潮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绿色环境”的要求和建设“三中心、三基地”(杭州湾南翼的重要商贸中心、现代社会服务业中心、文化教育信息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基地、和谐发展宜居地)的战略目标,着眼于充分发挥“百姓经济、体制机制、大桥经济、余慈统筹”四大优势,努力提升城镇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骄人业绩。百姓的幸福是我们政府工作的追求,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和鞭策。

  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至上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努力让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周巷镇党委书记

  周巷镇人民政府镇长

  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街道通衢、车来人往,熙熙攘攘中流动着市井的温暖气息。周巷镇就是这样述说着人们幸福的表情。

  周巷镇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南临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北与上海隔海相望,处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这片土地在唐代尚系海涂,北濒大海,旷无人居。后经周巷人一代又一代的耕耘,在20世纪初期就成为商业繁茂的“姚北第一镇”。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5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13.4亿元,财政总收入5.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807元。

  【经济:发展生态经济】

  “民以食为天”,发展经济是奠定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依托杭州湾大桥南端优越的地理位置,周巷区域经济不仅实现了平稳发展,而且实现了质的提升。这几年,周巷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就是洋快餐大佬肯德基也已经看上这里的消费能力,在街头布好了点。

  周巷经济快速发展,但坚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用科学的发展观,规范产业导向,提升产业层次,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了小家电、机械轴承、无纺化纤、文体用品、休闲食品等五大主要产业。有亿元企业23家,年产值80多亿元的2个工业区块。四年来完成技改投入达20亿余元,全镇用于环保设施的投入已达4500余万元。已有11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有省绿色企业4家,宁波市环保模范工厂11家。

  周巷农业也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生态休闲农业是周巷的亮点。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占地2万余亩的第四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了蜜梨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实施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镇试点项目和吴耕民园艺科学示范区项目建设。全镇拥有优质蜜梨基地1万亩,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腌制蔬菜基地3万亩。已有宁波市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个,总面积1.55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2只、绿色食品6只,全镇形成了生态农业点、线、面推进的格局。

  同时,以城市化为依托,周巷在继续扶持中国食品城商贸龙头的同时,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中介信息、旅游业等三产新项目。旅游事业得到起步,海涂游乐、休闲、观光、餐饮更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政府:坚持服务理念】

  “有事找政府”,这句话在周巷镇不是政府的口号,而是百姓的口头禅。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周巷镇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所,建立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服务中心,组建镇、村、企劳动保障网络队伍,促进了本地劳动力充分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的应保尽保,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而对于外来人员,周巷镇同样是亲切的。周巷积极实施外来民工综合保险,开展异地离退休人员的注册登记,强化暂住人口服务管理,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外来人员也能在周巷安居乐业。

  周巷镇政府积极进行文化引导服务,成立镇文联,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润昌蜜梨节活动和两年一届的全民运动会,编印出版《梨风》、《财富周巷》、《周巷时讯》等刊物,营造了浓厚的城镇文化氛围。周巷社区教育学院延伸到每个村、社区,根据百姓的需求,开展送科普知识、送技能培训、送书本图书等各项活动,建立起学习型城镇的服务体系。周巷社区教育学院服务岗实行的是无双休日,全天12小时服务,随时倾听百姓的声音,帮助百姓排忧解难。周巷的百姓说:“有事情不懂了,打电话找教育学院就有办法。”

  【环境:提升绿色环保人居】

  走在周巷的村落间,满眼是一幅绿树郭边绕的江南风景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是构筑幸福的必要条件。周巷镇把联镇带村建设新农村和实施“百千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来抓,全镇共有新环境百村改造试点村9个,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等六个化要求,加快村庄整治建设,深化村庄整治工作。四年来全镇共投入1.6亿元用于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周巷推行“成排、连片、公寓式”建房,不少村民已经住进了配有中心公园的新公寓。全镇已建成占地8.5公顷村落公园14个,成了农村亮丽的风景点。

  为了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周巷镇全面推进镇污水治理、河道拓疏与治理工程,有3个村在村庄内的河道、池塘种植水生植物5000平方米,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周巷全面取缔了辖区内的小电镀、小退镀、小熔炼等“十五小”企业,严格实施对烟尘排放的监管,烟控区内所有使用燃煤锅炉的企业已全部完成了烟尘达标排放改造工作,在周巷已经看不到冒着浓烟的大烟囱了。

  环境的优美更需要的是人们的自觉维护,周巷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提炼城市灵魂的战略措施来抓。镇委、镇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摆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做为一个小城镇,周巷专门成立了环境监察中队,配备了村级专职保洁员,形成镇村两级环保网络。开展了“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绿色志愿行动,成立了18个镇、村环保自治组织,组建了一支有1800余人参加的环保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地开展活动。2008年,周巷有3万人次参加了环保公益行动。

  幸福指数分析

  慈溪周巷镇目前幸福状况为7.78,其五年后的幸福水平预期为8.58,高出目前幸福水平0.8个分值,这表明周巷镇居民对未来的幸福预期比较乐观。

  周巷镇居民家庭状况满意度与亲友满意度较高,在家庭状况满意度方面,有37.6%的居民对家庭状况非常满意,有45.6%的居民对家庭状况比较满意,二者合计83.2%。在亲友满意度方面,有20.3%的居民对亲友关系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48%,二者合计近七成。收入满意度方面,有28%的居民对收入非常或比较满意,仅有3.2%的居民对其收入非常不满意。在社会地位方面,有一半的居民对社会地位非常或比较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仅为0.8%。

  ——以上数据由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研究所根据居民问卷调查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改革开放30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周巷
2009-2-19 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13;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14;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15;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25;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27;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26;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31;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06;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18;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20;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03;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28;浙江日报000122009-02-19000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