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眼下,最紧俏的是幽默感
· ◆一周网友妙语
· 老翁给女青年让座
说年轻人很不容易
· 在宾馆度晚年的
美国老人
· 手机
新青年的网络新“手铐”
· 八成受访者
希望恢复“五一”长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搞笑话剧为什么受杭州人欢迎——
眼下,最紧俏的是幽默感
本报记者 沈宇翔
  杭州话剧由冷转热

  是什么挑起了杭州人的热情

  “原来看话剧,慢性子的杭州人都会在开演前几天才买票,现在居然开始学会抢票抢位置了!三月份上演的《鹿鼎记》、《恋爱的犀牛》,从立春开始售票,开票头三天已经有10万票房,其中80元、180元价位的平价票,已经售罄,”今年一开春,杭州话剧市场的火爆表现,让引进这两出话剧的杭城独立策划人萧寒信心满满。

  杭州人不爱看话剧,几乎成为一个共识。前几年,在国内号召力不错的北京人艺到杭州来演看家剧目《茶馆》,最后以挥泪告别收场,其中一场,偌大的能容纳1200个观众的剧场里只坐了不到200人。实惠的杭州人总觉得,话剧就是拖长声调严肃地说话,比如《茶馆》、《雷雨》什么的,“那是文艺爱好者干的事”。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杭州话剧市场咸鱼翻身。2008年,12部话剧进入杭州,《暗恋桃花源》、《华丽上班族之生存与生活》、《这一夜,WOMEN说相声》、《陪我看电视》等等,绝大多数都在2008年下半年上演,至少有6部票房撑爆。到2008年12月,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连演8场还是保持高上座率,同时段上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在杭州群艺馆500人的场子里,连演7场,场场爆满。

  是什么挑起了杭州人对话剧的热情?从最早火爆的搞笑话剧《武林外传》开始,去年几部票房撑爆的话剧,走的几乎都是幽默套路,连《西望长安》,卖点也是葛尤这样的喜剧明星。

  “经济越趋冷,就越需要笑声。电影院不也是喜剧大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话剧票房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在观众中获得极好的口碑,这是因为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的人们最需要这种临时调节剂,需要在看演出的时候忘掉一时烦恼,好好享受快乐。”面对杭州话剧的由冷转热,萧寒这样解释。

  今年开年引进的《鹿鼎记》,又是一部是继《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之后宁财神和何念联手执导的幽默话剧,萧寒告诉记者,话剧《鹿鼎记》是三部搞笑话剧里投入最大的一部,堪称话剧里的大片,舞美、场景都做得非常棒,就是要迎合观众要笑要开心的这种需求。

  

  笑并不比哭肤浅

  话剧搞笑得有理一样深刻

  “杭州话剧的春天来了!”这是萧寒的喜悦溢于言表。受到去年下半年话剧市场的鼓舞,今年开春引进的两部话剧,萧寒把上演的地址选在了杭州大剧院,“杭州群艺馆的500个位置显然已经不够坐了,我就想尝试一下,杭州大剧院这么大的场子能不能坐满,看看杭州人对话剧的热情到底有多高?”

  让萧寒信心满满的首先在于去年年底的爆笑喜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观众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人对我说笑得肚子疼,有的人说笑得想要哭,两只狗对生活的意见很多,他们对贫穷有意见,对暴发有意见,对苏丹红有意见,对养老保险有意见,对春节买不到回乡火车票有意见,对假LV有意见……这些意见总能讲到你的心坎里去,让你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继而反思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而即将上演的话剧《鹿鼎记》,在上海已经演出两轮,从观众的反应来看,“比《武林外传》还搞笑!” 话剧第一幕就是韦小宝的扬州老家丽春院,大堂里的那副对联“堂吃八五折,外卖免运费”首先让你忍俊不禁。

  “《鹿鼎记》就是要挠你痒痒,就是要逗你笑,你进来是看喜剧的,轻松愉快、以减压为主不就是你的选择吗?”萧寒把这一类话剧称为“减压喜剧”,这类话剧不追求堂皇的意义,不追求权威的肯定,就是图一个开心。“老一辈人看话剧,觉得是件挺严肃的文化活动,而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像《鹿鼎记》,从导演到观众,宁财神是1975年的,何念是1980年的,演员都是“80后”的,观众也都是年轻的白领,他们演话剧、看话剧的目的已经改变了。”

  “我并不认为笑比哭肤浅。”面对某些网友抨击搞笑话剧太肤浅,还例举了搞笑的十大套路,萧寒反驳说,其实有时候让观众笑比让观众哭更难,让观众哭,只要足够煽情肯定有效果,但是,要让观众笑得有回味,笑得有启发,就不是靠技巧就行的。

  “好的话剧,其实不在于正剧还是喜剧,而在于它是不是真正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纠葛,是不是能让观众反思现实,看到希望。”而现阶段,有着10多年独立策划经验的萧寒说,无疑喜剧会更受观众欢迎。接下来的5月,已演过两轮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还将三度来杭。

  渴望轻松愉悦

  危机中的百姓心态和文化契机

  “剧院是休闲的乌托邦,出了剧院,又是现实世界了,”这是一位观众在看了搞笑话剧《鹿鼎记》之后的感慨。观众的反应,最能反映当下老百姓的心态。

  在突破经济难关时,人们最需要心灵鸡汤,帮助自己忘掉现实的烦恼,相信未来,制造梦想。

  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经济形势恶化,但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86亿美元,超过前一年同期水平。当下好莱坞电影制作人一致认为,喜剧电影在经济困难时期能够为人们提供心理慰藉,因而受到欢迎。而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国产小成本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因为其轻松搞笑的剧情,创造了票房神话。甚至服装的流行色也表现出老百姓明显的心理需求,在今年的流行色里,暖色调明显多于冷色调,因为鲜艳的颜色能够振奋精神,帮助人们摆脱一些不良情绪。

  最近流行一种“口红理论”,在经济萧条时,人们在消费上的支出会减少,但是对于口红的需求不降反升,因为一支口红,能让一张苍白的脸显得气色饱满生动,让人显得有精神。显然,电视、电影、话剧尤其是带着喜剧色彩的,都是此时此刻人们所需要的“心理口红”。

  回想起80年前美国的那场经济大萧条,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却是出人意料地一片红。首届奥斯卡颁奖礼,恰恰就在经济最糟糕的那一年隆重举办,而此后西海岸的好莱坞与东海岸的百老汇可谓双星辉耀,让全球几十亿人领略了美国文化的独特风采。而10年前那场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整惨了韩国经济,却恰恰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同样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文化“韩流”。

  老百姓对“心理口红”的强烈需求,也许对于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是一个契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万家灯火 00015 眼下,最紧俏的是幽默感 2009-2-19 48256F32002924A64825755F0038FE2B[A1-沈宇翔≈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