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民间
3  
PDF 版
· 他乡这样变乐土
· 非清华不读的犟考生
· 多情保姆嫁给瘫痪雇主
· “擦背村”里的故事
· 79岁老汉的“人体艺术”梦
· 守夜老汉夜夜写小说
· 7旬老翁收集报纸15万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擦背村”里的故事
■报道组 余彩龙 王佳 通讯员 范文忠
  上虞市梁湖镇皂李湖村湖塘下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自然村。这个拥有240多农户、近千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的自然村,有个“擦背专业村”的雅称,村里人有外出擦背的传统。

  男人都去上海澡堂当堂倌了

  2月9日是农历元宵节,上虞市湖塘下自然村的村民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擦背的村民早就出去赚钱了,留下来的都是在家务农的村民。”皂李湖村党总支书记莫和祥介绍说。

  进城擦背是湖塘下的“传统曲目”,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湖塘下的“擦背郎”在上海滩就小有名气。当初,村里一批头脑活络的男人思忖,光靠几亩水田,种植荷花藕、水稻难以脱掉“贫困帽”,不如到上海滩闯荡。这一时期,以陈德林为代表的“擦背族”在大上海澡堂当起“堂倌”,并迅速练就了一身“擦背”绝活。

  1986年隆冬,陈德林等七八个村民来到宁波市,在浴室干起擦背的行当。他们每擦一次背就能从浴室经营者手里分得不小的利润。

  不过,擦背是项很苦的手艺。一天到晚泡在水池里,鼻子里吸入的全是雾气。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到晚要擦上百人的背,累得腰酸背痛,身体像散了架似的。

  然而,汗水换来的是收获,陈德林等这批“擦背郎”人人成了村里的“冒富大叔”。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村民风趣地说:“这些楼房都是擦背‘擦’出来的!”

  支书也成了擦背郎

  擦背能赚钱,确实是好事,但在一般人眼里,却不是很“光彩”的职业。村里有许多年轻人想学擦背技术,又怕别人“说三道四”。当时还是湖塘下村党支部书记的莫和祥坐不住了,他觉得村委有责任加以鼓励、引导。

  1997年,莫和祥摒弃世俗的偏见,带着妻子到宁波的浴室擦背。村民风趣地称他为“擦背书记”。在莫和祥等村委领导的示范下,村里的许多人冲破重重阻力,加入到“擦背大军”的行列。

  观念变了,效益好了,劲头足了。擦背成了湖塘下农民的一门手艺。这几年,湖塘下每年有200名“擦背郎”、“擦背女”进城擦背,足迹遍及宁波、象山、余姚、慈溪等地的上百家浴室。“擦背大军”每年至少为湖塘下村赚下200多万元。

  “擦背专业村”名噪一时,许多城市的浴室经营者慕名前来湖塘下聘请“擦背师傅”。上海一家浴室专门在村里贴出招聘广告,专招“擦背师傅”;杭州一家浴室的老板还来到湖塘下,开出优惠条件,聘请村里的师傅去杭州发展。

  自己当老板开起浴室

  “如今擦背的越来越少,创办浴场的个体老板越来越多!”莫和祥对笔者说。“白天鹅”、“皂湖兄弟”、“新梁湖洗浴中心”……这些大众浴场的掌门人都是湖塘下人。“目前经营浴场的老板已有数十位之多。”湖塘下人创办的浴场牢牢控制住了上虞市区大众消费的市场。

  现年50岁的陈志焕算得上是湖塘下创办浴场的“开山鼻祖”。他一手经营的“白天鹅浴场”成为上虞大众浴室的“样板”。据他回忆,早在20年前,他就加入“擦背大军”的行列,在宁波浴场从事擦背。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连襟及一些亲戚都赴宁波从事这一行业。靠擦背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攒,陈志焕和两个连襟一起办起了浴室。

  除了在上虞市区,湖塘下的“擦背郎”还开始向农村市场和大中城市进军。在丰惠等乡镇,“擦背郎”宋国六等也相继办起了浴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民间 00016 “擦背村”里的故事 2009-2-19 48256F32002924A64825755F00312C22[A5-余彩龙等≈B1-臧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