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沈爱君 金骏 记者 陈培华) 一个学生,在学校里也许只是“百分之一”,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说则是“百分之百”。对于那些一直徘徊在班级“后20%”的学习困难学生,老师该怎么做?
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最近组织一些中小学的老师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探究出不少好点子。
“作为教师,爱钢同时也不能恨铁。”嘉兴市实验小学不久前以“托起‘迟升’的太阳”为主题进行过教学研讨。对于这些“迟升”的太阳,老师们认为,对“学困生”,老师和家长要有特殊情怀,通过各种方法巧妙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但在教学和引导上不搞特殊化,就是不让孩子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感到压力。
南湖国际实验学校费溢舒老师的做法赢得了阵阵掌声。他首先拿出了一份学生的“成功小契约”:“我的目标是正确书写第一单元51个生字,如果完成目标,希望全班同学给我一次热烈的掌声;如果错了4个以上,我将好好复习,并参加第二次检测……”
他接着又拿出了一张“原谅优惠券”。这张“优惠券”是针对学困生偶尔忘记或做不出而没完成作业现象推出的。“优惠券”可用来代替学生忘记完成的作业,但它不能用来代替抄写和随堂练习作业,一学期只能使用一次。这张别致的“原谅优惠券”给学困生更多机会和尊严。
“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工作压力大,有时就会忽略对自家孩子的监管和引导……”老师们在排除“学困生”成因中的智力因素后,开始细究家长和社会带给孩子们的一些负面影响。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是一些家长望子成龙之心太切,看孩子只看到他的缺点,以至孩子怎么做都不对,最后就彻底失去信心了……”栅堰小学的吴嘉伟老师说,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因一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被认为是“学困生”的小男孩,却在一群成绩优秀的孩子中率先准确地说出了克隆的来历和故事。吴老师及时表扬了他,在送他回家时,却看到孩子的家长一个劲地骂孩子。吴老师及时纠正了家长们的做法,并一起努力给孩子更多肯定和机会。如今,小陶不仅成绩不错,还成了学校文学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