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党的建设
· 绍兴创建文明城市惠泽百姓
· 为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注重落实 强化服务
· 杭州下城区1.6亿元助企业创业创新
· 4亿多资金投向浙江现代畜牧业
· 困难的日子,我们携手走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人为本,在创建中改善民生
绍兴创建文明城市惠泽百姓
  本报讯 (记者 金敖生 通讯员 余万芳)住在绍兴市北海花园的顾大妈,最近发现附近的大江农贸市场变化很大。她说:“过去这个菜场脏兮兮,改造后成了超市式的市场,整洁舒适,档次高了不少。”

  据了解,到明年,绍兴市区的30多个农贸市场都将完成改造升级。这项实事工程,正是该市创建文明城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

  绍兴市委、市政府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为最终目的,真正让老百姓从创建活动中受益。只有这样,创建工作才能得到百姓拥护和支持,生命力才会长久。

  绍兴市创建文明城市从古城实际出发,着重打好“水乡牌”、“古城牌”和“文化牌”,以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绍兴斥资20多亿元兴建排污工程;内外环城河经综合整治后,成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古城历史街区在“修旧如旧”过程中,对居民家的卫生设施进行统一改造,解除了居民的生活之忧,成为全国关注的古城保护“绍兴模式”。近几年来,绍兴还投资25亿元,新建了一批文化和体育设施,如越国文化博物馆、黄酒博物馆、游泳健身中心等。许多到绍兴的游客评价:“绍兴的大街小巷清洁有序,质朴典雅,非常宜居。”绍兴近年来获得的“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城市”等荣誉称号也印证了游客的观点。

  在打好“三张牌”的同时,绍兴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突出问题。创文明城市18年来,每一次创建,该市都排出一个实事表,让老百姓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不断得到实惠。农贸市场脏乱差等十大突出问题由此得到集中整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专门针对患大病却无钱医治的未成年人而设立的爱心救助基金成立了……绍兴市还重点组织了助业、助居、助医、助学、助行、助困、助安等“七助”行动,力求帮助困难群众不留死角。最近,该市又实施“1520”工程中的20件实事,桩桩件件涉及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如交通秩序整治、疏浚城南“三江”等,深受群众欢迎。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给市民带来了实惠,也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在“文明交通,你我同行”活动中,数万市民自觉参与,做到“开文明车、走文明路、做文明人”。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中,许多志愿者走进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家务,体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因为百姓的支持,绍兴市的文明创建有了持久的生命力——该市日前连续第四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绍兴创建文明城市惠泽百姓 2009-2-17 48256F32002924A64825755A00330864[A2-金敖生≈B1-吴雅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