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遂昌竹炭美丽变身
· 衢州打响柑橘产业
转型提升“第一炮”
· 绍兴创建文明城市惠泽百姓
· 危险!飞在空中的“火团”
· 集镇如何重建 听听乡亲意见
· 困难的日子,我们携手走过
· 注重落实 强化服务
· 杭州下城区1.6亿元助企业创业创新
· “三预”机制
成干部廉情“感知器”
· 国开行浙江省分行携手
浙商创投公司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依靠科技成功进入汽车、医药、食品等行业
遂昌竹炭美丽变身
  本报讯 (记者 吴妙丽 遂昌县报道组 林庆雄) “过去用于净水的炭条属于低端产品,无法过滤大分子污染物,而这款新研发的微孔炭棒就能将生活用水净化为饮用水,属国内首创。”遂昌徐福炭业公司总经理徐贤庚自豪地告诉记者,公司日前已与乐购超市签订了竹炭产品供货协议,全线进军国内市场。

  在遂昌,不少以前专吃“出口饭”的竹炭企业像“徐福”一样,施展浑身解数拓展国内市场。内贸和外贸的比重从过去的“三七开”变成现在的“倒三七”。

  尽管是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但遂昌竹炭业年产值多年来始终在2亿元上下徘徊,企业小而散,同质化低价竞争。随着外需的下降,原本依赖出口的遂昌竹炭企业站在了风口浪尖。

  有形之手先发力。遂昌县政府专门在县工业园区划出300亩土地,引导竹炭企业集聚。去年下半年以来,遂昌出台政策,对竹炭企业在技改、创新、创牌、创汇等方面进行奖励,鼓励企业走技术创新和差异化发展之路。

  目前,该县竹炭企业已拥有近百项专利,3个品牌获省著名商标。一些上规模的企业找准自身优势、因企制宜,实现有序的产业分工。比如,“老翁竹炭”专门从事竹炭的烧制、分级,“五洲炭业”则把分级后的炭粒,制成炭棒等各种初级产品。一些规模企业还与浙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发新产品。从最源头的炭粉供应,到家居类中端产品,再到污水净化器、炭皮等高端产品生产,一条更有竞争力的竹炭产业链正悄然形成。

  一直以来,竹炭产品多为小挂件、小饰件等家居小用品,而今,汽车、医药、食品、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都有了遂昌竹炭的身影。用于污水处理的蜂窝状竹制活性炭帘,在试用中可以将500毫克/升的化学需氧量降到100毫克/升以下。新买的汽车总散发着难闻的甲醛味,置入用竹炭皮做成的汽车坐垫,不到一天时间,空气清新许多。“现在大家都铆足了劲,通过创新来开拓市场。”遂昌碧岩竹炭公司总经理涂志龙说,去年以来自己企业70%的销售收入来自专利产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遂昌竹炭美丽变身 2009-2-17 48256F32002924A648257539003A92EC[A1-吴妙丽≈A5-林庆雄≈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