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遂昌竹炭美丽变身
· 衢州打响柑橘产业
转型提升“第一炮”
· 绍兴创建文明城市惠泽百姓
· 危险!飞在空中的“火团”
· 集镇如何重建 听听乡亲意见
· 困难的日子,我们携手走过
· 注重落实 强化服务
· 杭州下城区1.6亿元助企业创业创新
· “三预”机制
成干部廉情“感知器”
· 国开行浙江省分行携手
浙商创投公司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省外经贸厅启动 “保市场保订单”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外经贸部门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中的重要作用——
注重落实 强化服务
本报记者 黄 宏 通讯员 蒋正伟
  2月13日,绍兴县柯桥经济开发区,由省外经贸厅牵头,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杭州海关、省外汇管理局、省国税局等单位组织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正在举行。

  省外经贸厅启动以“保市场、保订单”为主题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以来,一批又一批干部走出机关来到外贸企业,把服务送到基层,将信心传递到企业。

  党员干部主动进企业,宣传展会信息,让企业得实惠,出口企业负责人说——

  “我们感到信心十足”

  2月12日,一场“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推进会”在湖州举行。我省50多家外贸企业闻讯而来。在现场,外贸企业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  

  这一热闹的“推进会”背后,不乏外贸企业的忧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作为我省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已陷入经济衰退期,今年1月,我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46.4亿美元,同比下降17.4%。

  2008年,我省的出口依存度达到了49.9%,市场和订单保不保得住,关系着浙江经济的未来走向。保市场、保订单就是保经济、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然而从去年下半年起,不少出口企业的订单萎缩,出口难度大大增加,市场和订单怎么保?省外经贸厅负责人认为,出口市场好比是一个蛋糕,尽管它变小了,如果能从中切到更大的一块,出口仍能实现年增长目标。(下转第二版)

  【干部感言】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特别是通过开展“双服务”专项行动,我们锻炼了能力,明白了怎样才能服务好企业,认识到只有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才能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

  【群众点评】 政府给我们出口企业最重要的帮助是信息,而及时了解并利用好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外经贸部门推出“双服务”专项行动,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畅通了,保市场、保订单的信心更足了。

  (上接第一版)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省外经贸厅迅速梳理出5条对策:积极鼓励出口企业参展促销;办好自主国际展会平台,重点办好日本大阪展和迪拜展;鼓励和支持利用电子商务推进国际贸易,今年将在境外尝试建立网上陈列和海外样品仓储展示相结合的贸易模式;支持纺织服装、轻工、电子、船舶汽车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境外营销体系,设立品牌专卖,建设商品仓储及分拨展示中心;进一步提高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义博会、纺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的综合成效。

  省外经贸厅积极争取来的一个个国际和国内展会摊位,采取的一个个措施,意味着一张张潜在的订单,这让外贸出口企业负责人增强了信心。

  看到来企业宣传展会信息的外经贸厅工作人员,长兴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凌伟明感到心里踏实了很多。“我感到信心十足。”他说,外经贸部门干部主动下基层,深入一线服务,给企业送来“及时雨”,我们今年一定加倍努力,把外贸出口额提高到5000万美元。

  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在与企业的对接中,党员干部看到自己的服务起到了作用,他们觉得——

  “虽然忙,却感到很充实”

  深入企业,和企业高管彻夜谈心;走进车间,和公司员工促膝长谈……2月11日,省外经贸厅首批向10家重点企业派出了10名“驻企指导员”,面对面地对企业进行指导帮扶,为企业排忧解难。

  肖文被派往位于德清的湖州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一到公司,他就忙着查询外贸数据,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宣传最新的外贸扶持政策……“他带来的信息十分有用。”当天晚上,公司负责人索性不回家,和肖文长谈了一夜。

  在长谈中,肖文了解到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还有困难,第二天就回到杭州,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商讨具体解决方案。

  面对严峻的形势,不仅仅是这10位驻企指导员,整个外经贸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从中寻找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新思路、新办法。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省外经贸厅启动了“百名干部联千企”活动,确定由全厅100名党员干部联系1000多家外经贸企业,主动上门服务解困,宣传外经贸政策,听取企业家意见,积极应对挑战。他们还联合各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流动服务组,为外经贸企业上门提供政策和业务方面的咨询服务。

  和企业对接后,信息传输大大加快:最近一段时间,原材料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一些浙江出口企业的“老客户”纷纷推迟下单,而新兴市场的开拓又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些企业几个月之后可能会在生产任务上“青黄不接”。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省外经贸厅主动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出台出口信用保险、扶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加以引导,努力帮助企业获得未来3至4月内的更多订单。

  “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我在思想上接受了洗礼。”这几天,省外经贸厅派驻苏泊尔集团的“驻企指导员”兰健一直在企业忙着做“宣传员”。他说,虽然忙,却感到很充实。

  在服务企业中,党员干部更注重服务的效果,创新服务模式,改变服务方法。省外经贸厅负责人说——

  “基层,是我们受教育的最佳大学校”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外经贸厅始终突出实践特色,企业有什么需求,他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努力夯实浙江外经贸长远发展的基础。

  最近,位于桐庐的杭州天成贸易公司负责人“有点烦”:国外客户要求放账,公司却担心会出现支付风险。2月12日,这位负责人通过“国际商务通”向省外经贸厅派出的国贸集团专家张秉耀在线视频咨询。

  “这绝不是风险,而是机会!在你们的产品和你们的竞争对手水平相当、品质相当的情况下,肯放账将成为你们的优势,可以引来更多订单。”几句话,让这位负责人顿时笑逐颜开,连连点头。

  这一新型服务源于一次调查:去年年底,外经贸部门先后走访了全省1173家企业,发现我省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人才匮乏,政策掌握和实务操作能力不强。通过专家在线视频服务,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则是省外经贸厅为中小企业推出的全新服务。

  新的服务模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得到服务的浙江企业达1200多家,共为企业有效解决1100多个问题。

  “国际商务通”在线视频咨询,不仅解疑答惑,更要成为提升外经贸人员素质的“网上课堂”。目前,“国际商务通”主要通过一对一的形式进行现场答疑。据介绍,省外经贸厅今后将推出一对多,可以多人同时在线观看的在线答疑服务,还将定期推出外经贸专家讲座等视频服务。

  “基层,是我们党员干部受教育的最佳大学校。在外经贸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做的是‘服务生’的工作,更要真正把外贸企业的困难放在心上,把外贸企业的需求记在脑里,切实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省外经贸厅负责人说,这次“双服务”专项行动既是一次外经贸部门服务基层的活动,也是党员干部通过实践,思想得到升华的好机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注重落实 强化服务 本报记者 黄 宏 通讯员 蒋正伟 2009-2-17 48256F32002924A64825755F0055EA7E[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