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创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 近50万农民工在全省各地招聘会求职
· 清丽湖州 你我共享
· 村里来了“白衣天使”
· “世界超市”的法律卫士
· 胡锦涛主席
同基奎特会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明城市创建让市民备感自豪
清丽湖州 你我共享
本报记者 秦 军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行走在湖州城区的大街小巷,人们欣喜地发现:城区内主干道宽敞、美丽,内街小巷干净、整洁,车辆路人来往有序;社会治安良好,居民文体活动丰富;处处都可以看到文明的新鲜事,处处都可以听到文明的感人事迹。

  “真是差点认不出来了,湖州越来越漂亮了!”从广东中山市回到湖州过年的方国权话语间充满激动之情。他的话道出了许多新老湖州人的心声。

  近年来,湖州市提出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以“四城联创”为载体,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清丽湖州、文化湖州、和谐湖州”,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日前,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湖州市坚持“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的理念,一方面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最宜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安定祥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生态文明注入了新的内涵。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家园,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湖州突出城市生态特色,从规划、建设、管理3个环节入手,深化完善中心城市各项规划,强化城市特色和风貌塑造,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步伐。6个“百亿工程”加大实施,“三路一河”不断整治,沿街立面改造、绿化亮化工作扎实推进,城市面貌不断改善。湖州大剧院、升华音乐厅、湖州图书馆、博物馆、科技展览中心等一大批场馆设施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马军巷小区被评为国家金奖,东白鱼潭小区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称号。

  如今,在湖州,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清丽湖州”形象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的成果让湖州市民更是备感自豪。在对湖州当地群众的随机调查中,“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诗句随口便从机关干部、学生、出租车司机的口中自豪地咏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城市真正的名片是市民的文明素质。”湖州市主要领导说。湖州以市民文明素质为核心,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打造“文明五心”、“感动湖州”等活动品牌,创新开展“时代新农民”评选活动,在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文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城市的软实力。

  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全国道德模范刘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钱素春,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王法金,“浙江骄傲”贾建平、周苏红,体现“小城大爱”的“全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罗爱儿帮扶群体等不断涌现。目前,湖州志愿服务队有30支,人数达8.5万人,志愿服务在湖州蔚然成风。

  点滴见精神,细微之处体现文明。如今,通过持续深入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湖州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山水园林城市雏形逐步形成,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文化、生态、精致、和谐的文明城市特色初步显现,“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湖州当代人文精神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清丽湖州 你我共享 本报记者 秦 军 2009-2-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5D00481AE9[B1-蒋一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