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从徐光宪“科研不忘育人”说起
· 杭州企业在青川招工
· 杭州给运河航道做“B超”
· 我省出台全国首部村民代表议事规程
· 这个情人节 我们很幸福
· 2008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 “找正规劳务市场,
可以来问我”
· 倪一文同志逝世
· 橘农新春砍橘树提品质
· 温州人创业热情依然高涨
· 文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杭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事

本报记者 王瀛波 戴睿云
  在杭州人眼里,“文明城市”从来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触摸到的城市脉搏。

  “第一次拿到政府发的消费券,真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事。”牛年春节前,老家在临海的“新杭州人”陶兰香在书店用消费券为孩子买书时高兴地说。她的孩子在学校拿到了100元消费券。

  “邻邻里里老老小小,和和睦睦亲亲切切。”杭州小营巷社区居民顾阿珍在去年11月浙江省首届暨杭州市第五届邻居节上写下这副对联。她说,平时多亏了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照应。

  老百姓诠释的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内核:文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杭州,曾获得过许多荣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而成为一个文明之城,始终是杭州内在的本质追求。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杭州用实际行动,完善着一个文明城市的方方面面。

  文明,彰显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实惠。”杭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是将城市文明的提升与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联系在一起。

  “12345,有事找政府”——如今,“12345”杭州市长公开电话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全市13个县(市、区)和702个社区(村)相继开通公开电话。3年来,延伸后的“12345”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超过70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杭州还开通了96666机关作风效能投诉电话,截至去年底,共开设“民情热线”节目857期,受理听众热线电话8544个,反馈率达到100%。

  党委、政府广开言路、了解民意、问计于民,就能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好事。近几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从历次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中梳理出“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停车难”等七大难题,把“破七难”作为提高生活品质、全面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今年春节前,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提振消费信心,杭州市、区两级财政拿出1亿元向困难家庭、企业退休人员等8类群体发放消费券,让群众过一个好年。许多困难群众拿着消费券置办年货,或者用消费券买新家电,换掉了十几年不舍得换的旧家电……

  当老百姓抱怨机动车越来越多、行路越来越难的时候,杭州亮出新招:在全国率先把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解决了公交末端与市民家庭衔接问题,让老百姓出行更方便、更绿色、更健康。如今,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几乎覆盖了杭城主要的公交车站点,公共自行车投放量超过1万辆,只要有公交卡就能租借,1小时内免租费,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文明,传播城市人文精神

  在杭州,文明是一种不断提升的市民文化素养,一种朴实无华却又净化心灵的道德情感,一种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

  家住清泰街的周伯清大伯,每次听说离家几步路的上城区社区学院有活动,都要赶去瞧瞧。如今,一个完整的杭州市民学校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利用全市社区学院,依托市广播电视大学,建立杭州市市民大学;依托乡镇、街道建立社区学院分院、社区(村)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在建设行业、出租车行业、商贸行业等开办市民学校分校。

  杭州市民学校依托电视台举办的杭州“市民大讲堂”,已被录制成电视系列片,每周一期在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余华、刘恒、陈祖芬、余秋雨……原来只能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的名人,都成了市民大讲堂的老师。

  和平年代也出英雄。杭州人已连续4年评选百姓心目中的 “十大平民英雄”。那些为城市、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不求索取、不图回报的“平民英雄”走上前台,成为可敬、可亲、可爱、可学的榜样。从历届“十大平民英雄”中,涌现出一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道德楷模:背患病母亲上学的浙江林学院学生刘霆当选“孝老爱亲”全国道德模范,义务修自行车几十年的公交车司机孔胜东当选浙江省“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平民英雄的事迹感染人,邻里之间的情感温暖人。创办于2004年、每年一届的邻居节已成为杭州全体市民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盛宴。每届邻居节以“邻里和谐”为主题,精心设计群众喜爱的载体活动。去年初冬,杭州市第五届邻居节,升格为浙江省首届邻居节,一个城市的“邻里之歌”唱响全省各地。

  助贫扶弱,是杭州给文明的另一个注脚。杭州市连续3年举办“公民爱心日”活动,发动社会各界捐书捐钱,为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和家庭困难的学生送上温暖。“公民爱心日”设立以来,共募集社会各界干部群众捐款400余万元,书籍20多万册,建立“阳光爱心基金”,帮助相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文明,在这座城市“茁壮生长”

  杭州追求文明的脚步,从不曾放缓。文明,正在这座城市“茁壮生长”。(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它会是背街小巷、城市道路两旁的围墙上,让你惊艳驻足的墙景作品。

  它会是夏日里市区主干道100多个路口,为骑车群众撑起一片阴凉的遮阳棚。

  它会是公交车上“礼让星期一,让座每一天”的广播提醒,为年老体弱者让座的年轻人。

  它会是杭州这个风光秀美的国际旅游城市对成为“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吹毛求疵:让城中村、景中村与城市景色更和谐;严格治理“城市牛皮癣”……城市环境卫生的热点、难点,都已成为力克的对象。

  它也会是一个城市对未来主人翁的殷切关怀与培养。一座城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准,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明天”。杭州把最好的资源用来培育城市未来主人翁的文明素养。在未来的杭州城市中心——钱江新城市民中心,有着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标准建造的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日接待能力1.5万人次,是杭州青少年校外教育第一品牌。未来3年,杭州市还规划在闲林、良渚、滨江等各建一个校外活动场所,满足杭城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块的孩子对优质校外教育的需求。

  杭州把71个公益性场馆作为“第二课堂”,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公益性场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情况与财政投入、奖励政策等直接“挂钩”,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全市260余所中小学均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二课堂活动,占市区学校比例的100%,近70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了90%以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前段时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在杭州举办,杭州经验得到全国各地的普遍赞誉。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文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本报记者 王瀛波 戴睿云 2009-2-15 48256F32002924A64825755D0055CDDB[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