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资讯
3  4  
PDF 版
· 深化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 构建科技强市 创新驱动发展
· 彰显科技工作特色,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 做好“八字”文章 创建省科技强县
· 深化科技强区建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建设科技强区 推进自主创新
· 打造科技强市
建设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城市
· 创建省级科技强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深化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深化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1996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将科技进步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之中。1997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市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要求,从而使实施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成为一项法定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完善、创新,我省形成了一套集责任目标、责任范围、责任方式为一体的考核实施办法,得到了中组部、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并将我省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实施“两创”总战略,2008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对2007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考核的对象、重点和方式。综合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2007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落实创新激励政策,营造浓厚创新氛围。我省各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对省有关部门转发或制定的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实施细则积极贯彻落实,特别是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政策,2007年实际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后少缴所得税为7.2亿元,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与效果都走在全国前列,得到科技部的肯定。在积极落实国家创新激励政策的同时,2007年杭州、宁波等地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和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

  2.继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07年,各市以建设完善创新体系和培育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大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升。2007年,各地新培育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新组建了汽车及零部件、皮革等6个行业创新平台和上虞绿色精细化工、温州泵阀等6个区域创新平台。新引进共建陕西科技大学温州轻工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杭州分所等创新载体86家,新增总投资12.8亿元。各地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省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07年各市县按照《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2007年行动计划》和《浙江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07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务院批复宁波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2007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73家,其中新认定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95家。至2007年底,各市已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88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870家。首批确定55家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迅速,新建永康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台州化学原料药、长兴电动车用蓄电池等8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使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46家。

  4.加大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7年,地方各级财政科技教育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5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1%;各级财政科技投入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7%提高到4%;11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为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90个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慈溪等8个县(市、区)财政科技拨款超过1亿元。各地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总额保持增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同比增长达到20%以上。

  市县科技投入的大幅增加,为做好基层科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我省有8个地级市、8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其中8个地级市、37个县(市、区)考核优秀,优秀比例居全国前列。2007年新批准18个省级以上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临安、诸暨、德清、嘉善等11个县(市、区)及其22个乡镇和33个行政村列入“十一五”我省科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镇、村。

  2007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名单

  一、优秀市:

  

  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台州市

  二、优秀县(市、区)

  杭州市萧山区、临安市、建德市、宁波市鄞州区、余姚市、永嘉县、乐清市、湖州市南浔区、海宁市、桐乡市、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金华市金东区、兰溪市、衢州市柯城区、江山市、舟山市定海区、台州市路桥区、临海市、丽水市莲都区、缙云县

  浙江省第四批科技强县(市、区)精彩集结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两创”总战略,把自主创新作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体是企业,基础在市县。2004年以来,我省各地把创建科技强县(市、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层层落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四批共5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科技强县(市、区)。在日前召开的2008年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对获得第四批科技强县(市、区)称号的宁波市象山县等7个县(市、区)进行了表彰并授牌。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9 深化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2009-2-13 浙江日报000092009-02-1300012;浙江日报000092009-02-1300011;浙江日报000092009-02-1300015;浙江日报000092009-02-1300019;浙江日报000092009-02-1300018;浙江日报000092009-02-1300013;浙江日报000092009-02-13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