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浙江“老字号”
四月集体亮相台北
· 喜摘草莓
· 萧山花木
“联姻”上海世博
· 温岭泵业
全力支持北方抗旱
· 电视购物:尽忽悠人
· 电子优惠券,花280元吃400元大餐
· 英特尔投资
杭州软件企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电视购物:尽忽悠人
  在上海注册,却在福建办公;说是镶钻手机,却是山寨机……电视购物的种种弊端频繁被曝光,企业背后的操作却鲜为人知。数据显示,电视购物产业2007年已突破100亿元,但其中假冒伪劣产品却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被大量投诉的电视直销企业往往销量惊人。

  三分之一电视购物企业

  在上海注册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份关于电视购物产品投诉的调查报告,揭示了电视购物企业的惯常操作手法:在上海注册,在各地卫视播放广告,吸引外地消费者。

  虽然无法统计目前打着贸易公司幌子在上海注册的电视直销企业有多少家,但有权威人士指出,由于上海企业存在先天的 “良好诚信”,在上海注册的该类企业数量预计占同类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由于电视直销引发的投诉达4000多件,主要涉及广告宣传与实际不符、产品质量无法保证、销售管理问题多、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买断品牌 捞一把就溜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视购物产品大多是品牌买断,商场里基本不铺货,消费者购买时无法进行价格比对。

  “通常注册一家公司只能有一款热销产品,为了不留下任何负面影响,产品售完后就必须马上注销企业。”一位已“隐退”的电视购物行业领军级人物对该行业的总结是:行业混乱,从业者无品牌意识,迷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把就溜”的战术。

  “每销售一款产品,我们就换一班人马。有时我是法人代表,有时是总经理或营运经理,一切听投资方安排。”曾是电视直销公司负责人的李名(化名)揭开了电视购物的操作手法。

  李名是浙江人,2005年开始在上海某郊区注册贸易公司,即电视购物公司,以电视广告为平台,销售保健品、电子产品。2006年开始,该公司销售的减肥产品创造了月销量4万件的业绩。李名说,以热销的甩脂机为例,卖得最火的时候,利润有200%。

  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大量消费者的投诉。“由于我们注册的是800开头的网络电话,所以消费者并不知道公司具体地址。”

  用立法规范电视直销

  “电视直销多是异地购物,且在直销广告中商家大多突出产品的名称、特点、效用等信息,却对自身的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只字不提,有的甚至连企业名称也没有,这些情况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上海市消保委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有的电视直销企业看准了这一点,拖延或拒绝解决消费纠纷。”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电视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规定在直销广告中必须主动公开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建立合理、有效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所销售产品符合标准。

  呼吁加强监管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日前,在成都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20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议案,建议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来规范电视购物行业。

  (据每日经济新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10 电视购物:尽忽悠人 2009-2-12 48256F32002924A64825755A0032191F[B1-李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