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社会
3  4  
PDF 版
· “就业红娘”,在布衣中“猎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解决就业,不仅需要政策、市场,还需要发动民间中介力量——
“就业红娘”,在布衣中“猎头”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报道组 余小平 通讯员 裘宝仁
  学历低、年龄大的就业困难户怎样找到工作?在杭州市的高新区活跃着一群就业帮扶员,他们奔走在失地农民、下岗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各大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为失业人员寻找再就业机会,而他们自己也因此重新找到了“就业红娘”这个岗位——

  家里成了“人才市场”

  2月6日,记者来到长江小区,这是杭州市滨江区第一个农民公寓,安置着原来长河镇江三村等征地拆迁的农户,江三村村民赵莲娟的家就在这里。小区门口,门卫的大伯一听我们要找赵莲娟家,很热情地告诉我们,刚有两个外村的人去阿娟家,找她的人很多,现在她家已经成了人才市场了,每天都很热闹。

  赵莲娟的家里坐着两位40多岁的妇女,她们是为了女儿的工作来找赵莲娟帮忙的,说女儿不好意思,自己不敢来。赵莲娟应酬着,一边打电话。从电话里听出,2月5日她刚刚推荐了7个人去应聘,她要落实一下面试的情况和一些注意事项。

  这次,是赵莲娟向同一个单位推荐人数最多的一次。原来,滨江的星光大道引进了韩国易买得超市,要招237个岗位。赵莲娟在年前就得知了消息,等2月3日招聘启事正式出来,她马上从登记的人选中,按照岗位要求和自己的判断,选了7位,一一通知。

  她和我们说,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这次毕竟是跨国公司,一是要求会比较高,二是应聘的人员会比较多,竞争会比较激烈。最关键的是,她这次推荐的岗位不同,分三个工种:收银员、仓库理货员和营业员,自己的判断也不一定很准确。

  刚和我们没说几句,家里的电话又响起来了。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过了正月初二,电话就没断过。

  赵莲娟和丈夫原来在萧杭公路开饭店,土地征用后,饭店关门了,夫妻俩成了又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好在多年开饭店还有一些积蓄,就先在家里呆着。2004年,在劳动部门招“就业帮扶员”的时候,在家里闲不住的赵莲娟,就去报名试试看。

  从此,赵莲娟就喜欢上了这个“就业红娘”的行当。她把以前开饭店时打过交道的企业和人脉资源,全利用上了。她不但就业信息特别灵,而且介绍的成功率也特别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落户滨江区,赵莲娟告诉记者,“像东方通信、高新软件园里面已经有不少我介绍进去的蓝领工人。”

  如今,赵莲娟的家里,比开饭店的时候还热闹,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找她。社区里的邻居说:“她家就是人才市场,我们家里亲戚朋友,有谁要找工作,我们也去找她的。”

  至今,赵莲娟介绍成功就业的已有500多人。

  介绍“保洁员”的专家

  新年第一天,57岁的曹水钿一大早就开始串门,到经他牵线搭桥解决就业的邻里乡亲家拜年,了解他们的情况。

  曹水钿过去是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新生村的农民,一直种植苗木,自从家里的土地被征用后,就成了失地农民。有经济头脑的曹水钿,到一家家政公司先干起了家政服务的工作,想熟悉了门路再自己办公司。

  “职业介绍券”让他发现了新的机会,他觉得干脆做一名正规的“职业红娘”,帮助劳动部门为失业人员找工作。

  2004年3月,曹水钿成了一位专职的“就业红娘”。同是失业人员,曹水钿最了解大家的心理,他从社区的劳动保障员那里一拿到社区里的失业人员名单,就主动上门联系,听听他们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这边了解清楚了,再到企业去找相应的岗位,曹水钿原来在家政公司里的业务,就是主要跑企业联系保洁员。

  戚凤琴是滨江区的失地农民,40多岁,小学文化程度,失去土地后就一直待业在家,生活相当困难。曹水钿帮她介绍到多家企业,但因文化程度低、缺少专业技能而不能适应。“她年纪也大了,让她再去学习劳动技能有一定的困难。但她非常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我就根据这个特点把她介绍到杭州市第二中学附属的国际学校做保洁工作。学校对她非常满意,现在已经做了四年多了,除了帮她缴纳养老保险外,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曹水钿说。

  2005年,是曹水钿介绍失业人员再就业最多的年份,最多的一个月,曹水钿成功介绍了80多位,领到了6000多元介绍费。他在邻里乡亲的口碑越来越好,成了浦沿社区的一大名人。

  四年多来,曹水钿帮助300多人成功介绍了就业机会。他开家政公司的梦想也实现了,手下固定的职工就有20位。

  现在自己当老板了,但曹水钿仍然爱在平时当“就业红娘”。曹水钿说,每次他介绍成功一个,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

  她让企业放低用人门槛

  西兴街道襄七房社区的来莉娥,在乡镇企业做了六七年的会计,回家生儿子后,就没再去上班。2004年,她也成了一名“就业红娘”。

  因为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哪怕像来莉娥这样失业在家的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文凭,年纪又大多在35岁以上,只有一些工作经验。而私营小企业招个普通的会计、办公人员,也动不动要大学本科。这两者一对比,来莉娥知道企业用工追求高学历,是许多困难失业人员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在做“红娘”前的培训中,她重点掌握了“用工补贴券”对企业的好处,她认为这是系列扶持就业政策中的精髓部分。

  按照当地政府的奖励政策,企业或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满一年的,政府就给用人单位每人每年4000元的用工补贴。其中对招用女45周岁及以上、男55周岁及以上,第一年给予用工补贴每人每年5000元,续用的,从第二年起,用工补贴每人每年增加600元。

  有了这样的政策,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企业肯定更愿意招一个有经验的低学历的本地失业人员。来莉娥想用“用工补贴券”政策说服企业,降低招工条件,接受失业人员。

  但当来莉娥和私营企业的老板在谈这些政策时,他们并不相信。怀疑她的动机,更不相信现在政府还有这样好的用工奖励政策。

  一次次的怀疑让来莉娥一次次碰壁,后来她干脆复印好劳动部门的文件和相关资料去谈。终于有的企业开始相信了,愿意试一试,愿意把用工条件降下来。

  这些小企业因为没有专职负责劳动人事的文员,又不知道程序,来莉娥就免费提供全程服务,从带应聘人员到企业里面试开始,到陪同体检,签订合同,到劳动部门鉴证,一直到所有录用手续全办好。一年后,这些小企业还要主动找来莉娥,让她帮忙到政府办理领取用工奖励的事情。

  长河街道长一社区华新锻压配件厂华友兴厂长告诉记者,通过“红娘”招收了失业人员,不但员工很好,而且每年光政府奖励给厂里的就有10来万元,现在我们这边的七八家企业要招人,都喜欢找来莉娥这个“就业红娘”。

  来莉娥自己也赚到了“职业介绍费”。

  失业人员在她眼里成金矿

  长河街道山一村孔家里自然村的孔银红,是“就业红娘”中很特别的一个,最迟加盟却是最红的一个。

  2006年4月,刚从杭州市区一家皮革鞋厂回家的孔银红,被邀请参加滨江区为失业人员举办的创业培训。在这次培训上,有一堂课是专门介绍政府出台的很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帮助失业人员创业或者再就业的,她听了以后,想自己创业也不错。

  回来后,她找到村里的劳动保障员,谈了自己的想法,保障员建议她先做做“就业红娘”,等心里有把握了,再创业也不迟。

  保障员提醒她,这次和她一起去培训的20多个人,都是失业人员,可以先和他们联系。

  从此,只要有政府的免费培训,孔银红都参加。三年时间,她先后参加了18个培训班,广泛交际,手里的失业人员名单多达300多人,经常来找她要人的企业很多,比较好的有35家。她说这是她的宝贵资源。

  经过孔银红介绍,有100多位失业人员成功就业,有63位实现了自主创业,其中一位创办了一家工厂,有50多位职工,招收的失业人员10位。

  在采访的时候,村里的劳动保障员打电话给她,2月19日,街道有个招聘会,让她去给要招工的企业单位上上课,另外,多带一些失业人员去看看。

  把村里媳妇从牌桌送进工厂

  华爱芬原来在企业做财务,后来企业不景气,爱人在工地上忙,很少回家。读初三的儿子马上要考高中了,于是,那年她就回家不再去上班,这样在家一呆就是三年。

  2004年,村里很多因为土地被征用而呆在家里的人很多,领到土地补偿款的农民手里有了一些钱,没活干就在家里打牌搓麻将小搞搞。这种现象让家里的老人很有意见,特别是爱打牌的儿媳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很紧张。

  华爱芬成了一位“就业红娘”后,把眼光放在了村里爱打牌的媳妇身上。她想,如果能让村里的媳妇们找到一份工作,不但有事可做,而且也会缓和并改变家庭矛盾。

  在村里人缘很好的华爱芬,先从婆媳关系最差的入手。她把年龄相仿的姐妹叫到自己家里来,一边打牌一边聊天谈心。心软的姐妹就动心了,跟她一起去找工作。

  一次,她带一个远房亲戚的姐妹去面试和体检,一连往外跑了三天。第四天,她婆婆就打上门来了,说带她媳妇去干吗?是不是在挑拨她们的关系。等媳妇去上班了,这个婆婆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华爱芬。

  华爱芬在试用期内,曾经立下每个月平均推荐15人就业的“军令状”,第一个月,她只成功了11个,拿到了880元钱,尽管心里很高兴,这是自己在家三年多拿到的第一笔工资,但是离要求还差4个。

  为此,华爱芬只有靠脚勤嘴甜,挨家挨户把在家打牌的媳妇一个个拖离麻将桌,帮助她们找到工作。

  3个月后,华爱芬一共推荐了89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到6月底的续约期限,没想到自己的“战绩”在所有帮扶员中位居榜首。华爱芬的月收入也达到了2500多元。

  按规定,“红娘”每年的考核任务是帮助150人成功就业,华爱芬每年都超额完成。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很多农民因为年龄处于35至50岁之间,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都被拒之门外。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必须去了解失业人员的技术特长,寻找与他们匹配的工作岗位。所以‘就业红娘’自己也要有新的追求。”华爱芬说。

  职业介绍券

  让每个人都成为

  “就业红娘”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聚集了杭州市50%以上、浙江省30%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高新产业的发展,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大批在传统企业工作的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的职工离岗;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愿望强烈。至2005年底,当时全区9万多人口,失业人口有近六万。

  2003年起,滨江区政府大胆地提出了政府买单扶持就业的政策,推出了“就业货币”,使就业扶持政策“货币化”,调动社会力量解决就业问题。

  每一位失地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证时,同时还会领到三张“就业货币”——技能培训券、用工补贴券和职业介绍券。失业人员可把这个职业介绍券交给帮他介绍工作成功的任何机构和个人,一张职业介绍券,可到政府那里兑现80元的职业介绍费。

  职业介绍券的发放调动了社会中介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随后,一支由失业人员组成的“就业帮扶员”队伍逐渐形成,他们通过走访一家家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宣传政府鼓励企业的用工政策,收集空岗信息。再与社区(村)劳动保障室联系,了解失地失业人员的求职需求,帮助推荐就业。

  2006年,职业介绍券“面值”升到了一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0元,其他失业人员50元。同时,提高了技能培训券面值和增加了培训次数,参加初级工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证书的,给予500元补贴,参加中级、高级工和技师培训在3000元以内的,按实际给予补贴,参加滨江区紧缺工种培训的,给予全额补贴。另外,扩大企业用工补贴享受范围。

  至今,杭州市滨江区政府实行这一“就业货币”制度以来,共有7.4万人次享受到就业扶持政策,已使5万多名失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已经基本上消除“零就业家庭”现象,并有18个社区(村)通过充分就业社区考核验收。

  目前,滨江这支“就业红娘”的队伍已扩增到了三四十人。滨江区劳动保障局局长陈步顺告诉记者,就业是个民生大问题,“就业红娘”这些年在失业人群中,有很深很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在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这项工作中,对及时掌握信息,及时帮助解决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政府正在考虑让这支队伍成为一支稳定的公益性的队伍,继续发挥“就业红娘”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3 “就业红娘”,在布衣中“猎头”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报道组 余小平 通讯员 裘宝仁 2009-2-12 浙江日报000132009-02-1200014;浙江日报000132009-02-12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9-02-1200016;浙江日报000132009-02-1200017;浙江日报000132009-02-1200018;浙江日报000132009-02-1200019;浙江日报000132009-02-12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