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泳坛“金童”菲尔普斯吸食大麻,成了近期的热门话题。有人表示,菲尔普斯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已经动摇;有人甚至觉得,菲尔普斯的奥运英雄形象已完全毁灭。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偶像、典范和榜样,构建起人们的道德规范与人生追求。当个别偶像倒塌时,在每个人的心中引起的反响无疑是巨大的。
近日,记者发布了一则《当我们的偶像倒塌时,应该怎么办?》的调查,并对受访者进行了采访,听到了各不相同的说法——
倒了这一个
还有下一个
“作为一位在游泳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菲尔普斯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想他至少该被禁止参加一些比赛。我女儿已对他感到非常失望,现在她已把偶像变成了乔希·戴维斯(亚特兰大奥运会3枚游泳金牌得主)。”一位家长说。
过半的受访者表示,当发现原来的偶像不符合心中的形象时,痛苦之余,他们会继续寻找新的偶像。
担任初一语文老师的李丽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清晰地记得,一位作家的童话故事如何影响着她的同龄人。“我们看他的童话故事长大,上中学时,课余时间也在他的成人童话中度过。后来,他开了新浪博客,我欣赏他那时的杂文。”
可是,让李丽失望的是,长大后却发现,多少年来伴随着自己成长的那位偶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后来,他连写东西的心思都没有了,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穿梭于签售会、各种访谈类节目,甚至是娱乐类节目。他成了电视名人,但我觉得我的偶像已经死去了。”
“或者,偶像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印象。”如今的李丽释然了,在她看来,每个人心中的偶像都在不断改变。“那一代孩子已经长大,曾经的偶像也已完成任务。”
“谭咏麟苍老的身躯不再永远25岁,刘德华的细纹悄悄爬上额头,梁朝伟的胡须已蓄了许久,万梓良也不再有流氓大亨的风姿,长腿美女的称号早不属于王祖贤,周润发的体形日渐肥胖失去光彩。”网友“麻辣锅巴”戏称,套用当年周润发的一句话,“如今的江湖已经不是我们的江湖了”。
“回首望去,这些偶像的确影响过我们,但当你跨过一个年龄的门槛时会乍然发现,那些偶像已不再适合。”
偶像三七开
年轻能理解
调查中,三成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原谅偶像犯下的错误,毕竟偶像也是普通人。
“最近,看到了很多关于偶像的负面新闻,网上的评论也是铺天盖地,可我认为这也许就是成名后的代价。对于一些评论,你高调回复,有人会说你是为了炒作新剧或新歌,你不回应又会造成观众更大的猜想,其实这也是挺痛苦的一件事。”
90后的陈苗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追星族,关注自己的偶像动态是生活中的首要大事。当看到偶像的负面新闻,他总能给自己一个说法。
“在我看来一些报道的可信度是很小的,一般都是小题大做,并非报道中的那么严重,所以歌迷或是影迷们应该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判断这件事情的真伪,或是选择不理会,因为在事情沉淀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浮出水面。”
调查发现,年轻的追星“粉丝们”最能包容偶像犯错,近七成的粉丝表示,即便是偶像犯错,还是会喜欢他。甚至有粉丝觉得,有人恶意炒作自己的偶像。
“明星虽然有光鲜的外表,也有着很多与老百姓一样的愿望,他们在别人眼中是完美的,但当他们卸下厚厚的粉底,他们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偶像是人不是神,太阳都有落下去的时候,又何况是人呢?能够成为别人的偶像,必定有所特长。偶像的形象会倒塌,但是偶像在特定领域的精神还是存在的。”网友“缘起缘落”认为,爱偶像的同时也能包容他的私人生活。
偶像不再是
祝福依旧给
看到偶像的负面新闻,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虽然偶像的地位不复存在,但依旧会对他深感怀念。
“很多年前,她算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温婉柔美的形象,知性的气质。记得那时候一直怪妈妈没有把她的大眼睛遗传给我,所以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如她一般大眼睛扑闪扑闪透露出灵性。”
广播传媒专业的徐婧,心中的偶像是凤凰卫视一位女主播。“一直很关注媒体上有关她的消息。那么多年了, 她依旧美丽着,依旧那么不张扬地散发着智慧。在喧嚣的娱乐界,一直觉得她就如我所喜爱的百合花,高贵淡雅,清新脱俗。”
可是一天,徐婧意外地看到她的偶像当妈妈了,高兴之余,不禁纳闷:什么时候结婚的呢?徐婧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却诧异地发现,她竟然是别人婚姻的第三者。“一开始,我坚决不相信,可是那么多报道还有她亲口说的话,都表明这是事实。”
徐婧难以原谅自己的偶像有如此行为,“看到她说的话,才发现她的婚姻观与价值观和我截然不同。那些貌似深奥的话,说白了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现在,她是不是第三者已经不重要了,对我而言,只是曾经的偶像已经倒下了。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女儿的母亲了,我还是祝福她一路走好。”徐婧现在的电脑屏幕上依旧是曾经偶像的照片,而她的节目也还是徐婧模仿的风格。
“虽然她不再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可我还是深深地怀念她,至少她的主持风格还是让我很佩服。”
偶像是寄托
自己要成长
“当父亲在家里的绝对地位突然间动摇时,我撼动不已,但也朦胧地意识到,如果自己活得出色,活得能更让人学习和从中得到一些经验,说不定也能成为别人心中的偶像。”
网友“飘叶”回忆,小时候,父亲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具有权威、让人信服,可是做梦也没想到,父亲竟然和一桩走私案有牵连。
“我希望能给弟弟带个好头,因为上初中的弟弟总是在模仿我的打扮。”“飘叶”觉得,偶像是汇聚了众多光辉点的人,如果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说不定也能给身边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采访中,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偶像的力量主要是为了成就自我,别将偶像神化了。
“也许他们并没有光辉而伟大的英雄事迹,他们身上的真善美是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引导着我们。”
刚过而立之年的唐克说,真正的偶像说不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平时没有意识到。
偶像慎选择
人生有导向
“告诉我你崇拜谁,我就能判断你是个什么人,至少可以了解你的潜能、志趣和品格”。被誉为“精神导师”的英国伦理学家斯迈尔认为,偶像就是榜样,崇拜背后意味着学习和效仿。
他在著作中写道:“你崇拜卑鄙的人吗?那么,你自己也是一个卑鄙的人。你崇拜有钱的人吗?那么你是一个世俗的人。你崇拜头衔吗?那么,你是个溜须拍马的人。你崇拜诚实、勇敢和刚毅的人吗?那么,你自己也是一个诚实、勇敢和刚毅的人。”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偶像的影响。偶像的力量,体现在其心理暗示作用上,对崇拜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左右其思维和判断力,在心理学上叫做思维定势。”致力于研究发展心理学的心理咨询师张洪强介绍。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欣赏偶像华丽的外表,或羡慕偶像外在的风光,并不一定了解偶像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
张洪强认为,志向远大者选择偶像,不是为了单纯地寄托崇拜心理,随着对偶像的进一步了解,他们会主动与偶像进行对比,发掘自身潜质,寻找出存在的不足,以偶像身上的人格魅力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群体崇拜的偶像会深刻地影响着群体。”他举例,雷锋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青年的偶像,影响并推动了一代人的素质。而在已逾“不惑之年”的人群中,许多人都会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那句名言:“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可是如今,一些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大多数是演艺界的明星,更有甚者,因羡慕挥金如土的生活铤而走险,落入法网。”
张洪强慎重地提醒,“社会变革让人眼花缭乱,传统的道德伦理面临严重挑战的今天,怀着从善如流的态度选准自己崇拜的偶像至关重要,它将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