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中共中央举行
元宵节联欢晚会
· 六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 王瑛,最后的日子
· 三问“取消文理分科”
· 台北故宫14日
首访北京故宫
· 央视新址工地昨晚发生大火
· 卫星故障致9日
卫视节目中断
· 消费券对拉动消费已起推进作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开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三问“取消文理分科”
  2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20个教育重大关键问题”清单,继续公开向社会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焦点话题,更是引起强烈反响。

  为什么要取消文理分科?

  “为什么我国培养出来的真正能堪称‘大家’的人才寥寥无几?这与我们目前中学文理分科以及高考模式的不合理不无关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翁新楚在不久前闭幕的上海“两会”上,递交了题为《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取消中学文理分科教学的建议》的提案。翁新楚表示,由于基础教育受高考指挥棒的约束,大多数中学生学习科目的范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还是根据高考的科目而定。现在,高二下学期文理分科,而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往往一上高中,心里就有了分科定位,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开始有较大的倾斜。

  据了解,上海和其他一些省市普遍使用了“3+X”高考模式,即“语数外+史地理化生中的一门+综合课”。翁新楚说,现在高考录取时为照顾考生,很多专业都是政史地兼收,理化生兼收。“兼收”的录取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如有的高中毕业生选考的是物理,但上的是化学或生物专业,而他们中学的化学和生物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学习非常吃力。

  “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也影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从大学教学实际效果来看,很多专业的课程学习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更谈不上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翁新楚说。

  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加重学生负担?

  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可以说,文理不分科,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更多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抬不起头来。

  上海市人大代表、大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杨捷认为,“取消文理分科这一构想非常合理”,但是如果在操作上没有相应的举措跟进时,势必加重学生负担。

  “课程设置问题,是一大拦路虎。我们一直在叫‘减负’,为什么现在学生还是叫苦不迭?”杨捷认为,以前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真正做好“减负”,越来越多的名义上的“素质教育”只是花拳绣腿,压缩了正常的课时,增加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因此,只有对课程设置进行较大的修正,文理不分科才不至于压垮学生,才具有可行性。

  “取消文理分科”需要什么样的改革配套?

  取消文理分科,必然性毋庸置疑。但是,可行性呢?专家认为:必须为“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升学制度改革。

  熊丙奇建议说,首先,中学应建立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这对中学提出的要求是更广泛开设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因为中学生真正的负担,不是来自所学知识多,而是强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带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其次,应改革现在的高考学科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使考试成绩能更具通用性,比如TOEFLT、GRE考试一次考试可以管多年,具有与其他考试同等的效力;再次,高校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也面临新的调整,这几年一些高校推出按学院平台、专业大类招生的招生政策,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高校要认识到,过窄的专业口径招生和专业人才培养,不但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也不利于这些人才未来的就业,文理结合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趋势,一些传统的文科专业向理科高考生开放,以及一些传统的只招理科生的专业也向文科生开放,在培养过程中,开展通识教育,就体现了这种趋势。”熊丙奇说。肖春飞 潘旭

  (据新华社上海2月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三问“取消文理分科” 2009-2-10 48256F32002924A6482575580048A085[A0-新华社记者≈B1-顾国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