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为浙江发展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 把企业建设成和谐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 我省农村孩子将收到“教育大礼包”
· 我省今年将再投120多亿元建设电网
· 以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成效取信于民
· 如铁雄关从头越
· 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
· 2008年我省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 投诉电话成了“感恩热线”
· 浙江农民收入连续24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 低收入农户盼来“及时雨”
· “浙江制造”:新起点上走新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制造”:新起点上走新路
——《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解读
本报记者 吴妙丽
  省政府年前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它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将对我省工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哪些重点?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产业结构要适应未来消费需求趋势

  我省工业发展必须“踩到点子上”

  《实施意见》从去年9月份开始酝酿,历时3月,数易其稿,其中吸收相关部门和地方领导、专家学者的大量真知灼见。它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快速崛起。2008年工业经济占GDP总量的48.5%。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工业仍然是我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要阵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既是我省走在前列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保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举。

  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抓住了短缺经济时期的机遇,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区域产业集群初具雏形。进入新世纪,大量的“浙江制造”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以市场的多元化赢得了工业发展的空间。但从去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浙江工业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以贴牌加工为主,主要依靠低成本扩张,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不高,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大企业、大集团比较少,能源利用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浙江工业的发展必须踩到点子上。”这位负责人认为,产业发展一定要适应未来消费需求发展的趋势,增强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在短缺经济时期,以轻纺、轻工为主的浙江工业结构,正好适应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了快速发展。而如今,市场环境、政策导向、资源约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消费热点,必然要求企业对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等作出相应调整。我们就不能依赖原来的发展路径,必须从产品、企业、产业等结构上进行全面的变革,打造浙江工业的新优势。

  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不能光靠领带袜子打天下”

  “浙江工业的新一轮发展,不能光靠领带袜子打天下。”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传统产业占我省工业总量80%的现状,面对转型升级的目标,必须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意见》对此已有具体部署。

  比如《实施意见》提出,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工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32%和10%以上。包括核电、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等电站设备以及轨道交通设备,大型石化装备等重要领域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与浙江传统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先进纺织、轻工、医药、化工、农业等专业机械以及数控精密机床、节能环保装备被列为积极发展对象。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2012年,形成通信与网络设备、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新能源、新材料、软件服务等7个重点优势产业。先进临港工业着力在石化、船舶、钢铁3个产业领域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节能环保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临港工业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

  同时,新的增长点还体现在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水平的增量投入来激活和带动存量优化调整。

  提升动力靠创新

  “更要着眼于价值环节的转型升级”

  创新,是《实施意见》的一个关键词。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开放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节能减排方式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新,惟有创新,才能加快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更快地推动我省产品、产业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

  “在继续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提升我省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价值环节的转型升级。”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区域竞争就是产业链的竞争,实质就是产业集群的竞争。浙江要特别研究产业集群化发展,要特别加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目前我们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传统的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如何向现代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二是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培育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四面开花的局面不改变,工业还是不能有突破性发展。”    

  5亿元财政资金整合使用

  “资金都要用在刀刃上”

  根据《实施意见》,为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原有省级部门的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都将整合转向统一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2009年新增的2亿元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以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引进培育人才等。

  “全部加起来估计有5亿元左右,这些资金都要用在刀刃上。”这位负责人表示。

  包括财政扶持在内,《实施意见》提出的金融、土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含金量也很大。比如,优先支持符合转型升级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展。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在境内从事创业投资的企业以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税费减免达17项。加强工业转型升级的用地保障。对于事关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局的重大工业项目,地方安排用地指标确有困难的,省里给予适当支持。

  目前,为加强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协调,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已经更名为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从今年起,省政府每年对各市工业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适时开展督查以及向全省通报。

  据悉,目前,省经贸委正在牵头起草和制订系列配套的产业政策。比如,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等指导性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更加具体地指导我省工业转型升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浙江制造”:新起点上走新路 本报记者 吴妙丽 2009-2-6 48256F32002924A648257546003267B5[A1-吴妙丽≈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