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民间
3  4  
PDF 版
· 希望下一站就是春天
· 照顾病妻发明尿液报警器
· 大年初一献血庆生日
· 高位截瘫小伙网上开导他人
· 三代米塑
“捏”出百年变化
· 母亲印“自责名片”征婿
· 祖孙三代,用手“说”爱
· 知青回“乡”农场过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希望下一站就是春天
——在“返城”车厢里听到的心声
本报记者 李月红

  他们是中国经济的“神经末梢”,2008年,在东部沿海打工的他们切身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流,今年,他们还会外出打工吗?2月1日,记者和这样几位农民工乘坐K254列车一路同行,倾听了他们的心声。

  K254,这是一趟从湖北宜昌开往上海的列车。近24小时的车程,横跨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四省,最后到达上海。对于内陆3个人口大省的农民工兄弟来说,这是一趟搭载着他们希望和梦想的列车,每年春节前后,一路风驰电掣,奔赴到1000多公里开外的经济发达省市,打拼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2月1日,春寒料峭,记者在湖北“荆门站”踏上了这趟列车。

  喜欢坐车奔波的感觉

  在7号车厢,记者见到官文金时,他正拿着一份1月30日出版的《湖北日报》,津津有味地向邻座乘客宣读一篇关于温家宝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特别致辞的文章——《向世界传递信心》。

  “‘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像我,企业没订单了,我休假了5个多月,对我也造成‘较大冲击’。不过,温总理说他有信心,我也就有信心了。”官文金伸出略有冻疮的手掌向乘客们比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37岁的官文金来自湖北省荆门市仙居乡黄聂村,六年前他跟随新婚妻子来到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打工,跟着一位师傅学齿轮加工,没过多久师傅就办了个厂,手下就他一个工人。师傅给他开的是年薪制,从最初的2万元一直涨到去年的2.8万元。刨除日常开支,官文金每年回家还能带上几千块钱,孝敬双方父母。这着实让村里其他老年人羡慕不已。

  官文金的生活在去年5月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楚门镇以出口阀门闻名,加工齿轮只是一个小行当,全镇仅有六七家企业,官文金每月只需做20天的活儿。去年5月,官文金明显感觉到送过来的订单骤减,有时候能一连玩上半个月。镇上的阀门企业也是一片萧条景象。到了11月初,工厂基本没了订单,老板给官文金放了假,说是等通知再来上班。

  “去年美国几个大公司相继破产,我就感觉我的工作肯定会受影响。”尽管只有初中文化,官文金却很喜欢看《参考消息》这类报纸,他说出口企业对国际形势非常敏感,小齿轮厂也不例外。官文金估计在2009年下半年前,老板是不会叫他回去上班的。

  “回家乡工作也可以,现在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内陆二线城市发展,老总都亲自到我们村里招人了。”去年11月初,官文金回到荆门,在当地人才市场,他碰到了不少和他一样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返乡的农民工。在招聘信息里,官文金只找到了车床、保安这类适合自己的工种,月薪大多在千元左右,这与他的想象有些差距。

  等到11月底,在玉环打工的老乡给官文金打来一个电话,当地矿石厂急需一名货车司机,月薪3000元,官文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有任何驾车经验的他,立即去当地驾校报了名,3个月苦练下来,一口气考出了B类驾照。

  回玉环当一名货车司机,官文金有自己的想法。这两年浙江正火热地发展现代服务业。他打算先在那边练个手熟,然后跳槽到杭州的大型物流公司,最好再去熟悉一下航空物流,混个中层干部后,在杭州安家落户。

  “经济发达地区的机会很多,每次出门都感觉自己学到的本事越来越多了。”官文金这样总结自己的6年外出务工生活。“比起村里那些依然靠着两亩三分田过日子的同龄人,我仍然宁愿坐着这趟24小时车程的火车来回奔波,就像生活时刻在往前奔。”

  现在是“充电”好时机

  2月2日早晨,江汉平原终被抛在身后,列车驶进浙西山区。

  睡在14车7号的杨媛媛翻了个身,上铺位置很窄,她有点儿透不过气来,干脆爬下来整理行李。杨媛媛的行李并不多,两个箱包,小包里放着换洗衣物,大包则装满了家乡的土特产:两块烟熏肉和3只风干鸡。一部分打算送给培训老师,一部分留给自己在上海解解馋。

  这是杨媛媛的第一次长途旅行。之前她最远到过武汉,那是和小姐妹到武汉汉正街进货。这一次她去上海寻找一种人:陈列师。听说培训一名陈列师每周学费就高达5000多元,杨媛媛想去有陈列师专柜的百货大楼应聘,偷学点技艺,回乡扩大店面。

  杨媛媛对陈列师的向往,始于去年下半年。这个从小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女孩,天生爱美丽,高中毕业后她离开荆门市十里铺镇,来到荆门市商业城包下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店铺卖衣服,两年下来生意也还不错。去年因生宝宝,她将店铺以3万元价格转租一年,自己则在当地百货大楼里的“VERO MODA”专柜上班。

  “专柜生意好得出乎我的意料。”相比自己的那个小店铺,杨媛媛至今羡慕不已。在专柜上班的一年时间里,店长经常会要求她们变换专柜摆设,每周给模特重新搭配衣服。每次换过造型后,专柜的生意就好得不得了。无意中,她听说这些造型全部由陈列师设计,这个陌生的职业让杨媛媛动了心思。

  “现在经济不景气,服装生意也不好做。下这个决心也犹豫过。”望着窗外萧瑟的山坡,杨媛媛坚毅的面庞,掩饰不住有些凝重。专柜开的工资并不高,服装店生意难做承租者不打算续约了。在爱人的劝说下,她辞掉专柜工作,挂牌长期转让店铺,只等半年后她学成归来,在武汉另寻大的店面重操旧业。

  “这叫‘舍一时之利,谋长远之计’。”杨媛媛更愿意将这次出行看作是一次充电。她说自己的亲戚、同学在沿海地区打工的不下百人,她不喜欢那种离乡背井的感觉。前年,她的一个同学从杭州“UT斯达康”公司辞职,在荆门开了一家手机专营店,生意越做越大。“在上海学经验,然后回家乡创业也不错。”

  在当地汽车修理厂当师傅的爱人也打算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事业。于是,杨媛媛和爱人约法三章:每两年出去打工一次,时间不限,两人轮流,行业范围仅限于服装业和汽车行业。“现在正是去大城市充电的好机会。”杨媛媛笃定地说。说这话时,列车已渐渐驶入杭州站。

  窗外,春未始,意盎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民间 00015 希望下一站就是春天 2009-2-5 浙江日报000152009-02-05000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