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嘉兴资讯
3  
PDF 版
· 南湖区开拓创新谋发展
科学统筹续辉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南湖区开拓创新谋发展
科学统筹续辉煌

  南

  湖

  区

  开拓创新谋发展

  科学统筹续辉煌

  南湖——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儒商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丝绸之府、渔米之乡”,水中奇品南湖菱和“中华老字号”五芳斋粽子闻名于全国。秀美的人文环境孕育了南湖人勤勉创业、开拓创新、和谐创优的精神品格。她聪慧大气、谋在新处;她干在实处、永争一流。几年来,她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硕果累累,佳作连连!

  2008年,南湖区实现生产总值16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口径,下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18亿元,增长16.9%,其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8.18亿元,增长20.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73亿元,增长16.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亿元,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70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3元,增长12.5%。

  几年来,南湖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全省首批全市首家“科技强区”、浙江省“教育强区”,全市率先实现省级教育强镇“满堂红”,获得了首批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区、首批省级文明城区、首批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区、省城市党建工作示范区等称号,顺利通过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体育强区和省新农村电气化区考核验收。

  综合实力:

  在转型升级中稳步提升

  特色优势农业稳步提升。稳定面积攻单产,粮食产量达14.51万吨。名优水果、特种水产、精品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持续扩大,实现提质增效。水果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增长14.8%,其中新增葡萄种植面积8110亩,增长54.2%;白玉蜗牛养殖面积3400亩,增长9.7%;设施栽培面积达到5万亩,增长15.6%。举办了江南葡萄北京推介会、南湖桃花节等,农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组建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大力推进新农村休闲观光旅游,新增休闲观光百里长廊观光点5个,渔里休闲农庄、梅花洲景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接待游客36万人次。

  工业集群加速发展。坚持规划引领集群,制定了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和通讯电子、汽配机电、香精香料、特钢四大产业集群专项发展规划,从平台建设、要素配置、政策保障等方面引导集群发展。坚持扶优扶强,鼓励中华化工、天通电子、闻泰通讯、敏惠汽配等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6.55亿元,增长21.1%,其中四大集群产业产值占比由30.3%上升到32.3%。研究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产品指导意见,鼓励节能型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启动了化工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

  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楼宇经济、特色街区、都市产业园“三大载体”不断拓展。梅湾街、月河历史文化街区等日渐繁荣,春波坊等一批特色街启动建设。楼宇经济继续发展,耀城精品商务楼、旭辉广场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利用楼宇面积39.4万平方米,新增注册资金23.85亿元,税收超千万元楼宇达到7幢,其中中环广场、中山名都突破2000万元。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启动建设,南湖创业园二期进展顺利。国际电气城、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如期开业,马来西亚环球股份公司百货超市成功入驻国际中港城。组建了旅游、餐饮等6个行业协会,相关行业标准及规范陆续制订发布,服务业名店建设深入推进。

  发展活力:

  在创新创优中持续增强

  开放带动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定点招商,举办了温州、宁波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引进区外内资62.68亿元,其中市外内资31.26亿元。接轨上海、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举办了南湖区与上海徐汇区深化合作对接交流、统筹城乡上海推介会等活动。建立与市属6大国有公司合作交流新机制,湘家荡区域联合开发顺利启动,宏业、欣联担保公司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芦席汇等特色街区合作开发进程加快。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14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8.84亿美元,增长49%,进口3.3亿美元,增长73%。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嘉兴科技城“双核六园”建设稳步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业大厦和中科院嘉兴中心一期投入使用,中航信灾备中心等项目相继引进。南湖科创中心被列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嘉兴科技城产业化发展开始提速。全面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支持成立了浙江首华创业投资基金。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引导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加大创新投入,2008年列入国家级项目18项、省级项目60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科技中小企业22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家。创新氛围日渐浓厚,申请国家专利650项,获得授权313项。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5.83亿元,增长37.9%。品牌战略深入实施。编制《2008~2010年名牌培育规划》,鼓励扶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08年新增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2个。

  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完善强镇扩权政策,调整规费留成比例,将区级部门22项行政管理职能委托各镇行使,拓展新市镇管理职能。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完善区、镇两级综合执法联动机制,违章搭建、违法排污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运行监测,参股组建市本级新市镇建设担保公司和湘家荡区域联合开发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支持威能消防、博创科技等企业加速走上市发展之路。完善初始排污权交易机制,在全省率先推出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制度,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举办了全国首家排污权指标拍卖会,456家排污企业已基本完成初始排污权申购。以“两集中”、“两到位”为核心,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推动审批效能提速。

  项目投入扎实有效。要素制约得到缓解,2008年落实用地指标4627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立项3917亩,验收2146亩。深化银企合作,协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25亿元。组织人力资源招聘会28场,引进外来劳动力3050名。重点项目顺利推进,342个千万元以上区重点项目中,在建230个,竣工112个。列入市“四个一批”的57个重点项目开工50个,竣工14个。投入结构逐步优化,投资由二产为主向二产和三产并重转变。第三产业(含房地产)投资53.02亿元,占全区投资的比重达43.9%。工业投入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中,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60.28亿元,增长20.2%,其中四大集群产业投入达到33.27亿元,增长28.8%,占工业生产性投入的比重由50.5%上升为55.2%。工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持续加大,技改设备投入达37亿元,占全部工业生产性投入比重达61.4%。

  城乡统筹:

  在科学发展中有序推进

  统筹城乡创新推进。以土地流转为基础,新市镇建设为龙头,农村新社区为核心,农村宅基地复垦为重点,全面加快以“四个集中、四个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抓住嘉兴市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契机,启动了七星、余新两镇的“两分两换”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强化土地监管服务,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2530亩。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编制完成了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启动34个农村新社区规划点建设,集聚农户1491户。全面启动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创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一副中心二大门三城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初步确立,特色城镇“十个一”项目顺利推进,新市镇建设迈出新步伐。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南湖新区等重点区域和新市镇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嘉兴至海盐南北湖大道、沪杭高速铁路的征迁前期工作全面启动。疏港公路(七星-大桥段)、焦山门大桥、余云公路及新粮桥陆续开工。南湖新区临时公交枢纽站投入使用。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29公里,改造桥梁17座。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完善市区保洁机制,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加快推进老住宅区改造,29个开放式小区整治如期完成。启动实施绿化造林新3年行动计划,完成绿化造林3330亩。着力推进农村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农村信息化示范村4个、达标村40个,通过省新农村电气化区验收。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着力抓好23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积极推进28个重点节能、节水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有1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1.4%。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关停电镀企业6家,金属表面处理集聚区顺利运行。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热,淘汰燃煤蒸汽锅炉112台。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检查企业5800家(次),立案处罚482起,对24个污染严重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组建南环水处理公司,全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主管网146.5公里,顺利完成太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年度目标。全年化学需氧量削减3.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6%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民生事业:

  在和谐发展中有效改善

  城乡就业和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狠抓城乡居民就业,建立覆盖全区的城乡就业和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全区每万人市场主体数同比增长7%,户均注册资本同比增长9.5%。全年组织开展技能岗位培训12616人,新增城镇就业13054人。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32701人,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总参保人数达20.06万人,农民合作医疗参保率95.7%。认真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农民自主创业保险等工作。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北师大南湖附校顺利开学,组建了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秀城实验教育集团与凤桥小学实现了全市首家城乡集团化办学。举办了城乡文体十大联赛、第四届“睦邻节”,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培育“一镇一品”文体活动。区机关合唱团在第三届中国(东州杯)世界汉语合唱大会上荣获金奖。调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组建区卫生监督所,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设立了市本级首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全面启动。成立了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全面启动。健全新居民管理服务网络,实施新居民登记证制度。村、社区组织换届工作圆满完成。百福弄、桂苑、菜花泾社区被命名为“省和谐示范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平台建设,96345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统计、审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扎实开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和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志愿服务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突破。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按照“分阶段、分步骤”和“一户一方案”的要求,在全面封堵直排口的基础上,以 “两分离”、 “三配套”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了一套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养殖废弃物治理“南湖模式”,得到各方认可。全区2812户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户)完成治理任务,畜粪综合收集利用率达93%以上,沼气处理覆盖率达到100%。扎实推进河道整治和保洁,累计完成河道清淤305公里。建立41支保洁队伍,实现河道长效保洁全覆盖。

  平安建设不断推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工作责任,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扎实开展,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违法销售使用“瘦肉精”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调处各类矛盾。扎实推进社区矫正,深化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推广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实抓好涉奥维稳工作,顺利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安保等任务。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住宅区电子监控设施及路面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继续下降。

  经历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南湖人孕育了今天的富裕和现代繁荣。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将是更辉煌的延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湖人将更注重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传承“吴风越韵、水都绿城”的城市特质的同时,倾力打造“上风、上水、尚善、尚品”的绿色生态型城市,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强区、接轨上海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和谐之城的独特魅力。南湖儿女将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引领南湖区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嘉兴资讯 00012 南湖区开拓创新谋发展
科学统筹续辉煌
2009-2-4 浙江日报000122009-02-0400022;浙江日报000122009-02-0400023;浙江日报000122009-02-0400024;浙江日报000122009-02-0400025;浙江日报000122009-02-0400007;浙江日报000122009-02-0400008;浙江日报000122009-02-04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