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春节特刊·文化
3  
PDF 版
· 家宴待客,新青年的新“体面”
· 有客上门才发觉
“80”后开家宴有点难
· 家宴培训班近来火爆
“80”后家宴也讲“专业化”
· “80”后家宴
既有“老底子”味道
又有“舶来品”花招
· 在家做一顿真正的春节家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0”后家宴
既有“老底子”味道
又有“舶来品”花招

  “说到底,春节家宴也是一种年俗。过年以家宴待客的多了,这是对传统中国年俗的一种回归,”杭菜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叶驰这样说。

  “过去春节有一整套习俗,除夕夜家家张灯结彩,吃年夜饭,饮屠苏酒(也叫辞岁酒),晚辈磕头,长辈赠压岁钱,全家围炉而坐守岁,半夜子时放鞭炮驱邪、辞旧迎新。大年初一一大早要先放一挂鞭以清除秽气,然后拜贺长辈。大年初二开门迎客,开始四处拜年、串亲戚,一片喜庆,这时候招待客人的家宴就显得尤为重要。”叶驰向记者介绍杭州人老底子的过年家宴。

  “四大件,全鸡、全鸭、全鱼、全肉(蹄髈),肯定是有的,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平时吃不到这些大鱼大肉,这些都是美味佳肴;还有酱制和腌制的系列,过去没有冰箱,这些菜经放;老人家还会提前好几天烧一大盘羊肉,大冷天冻住了,客人来了舀一大块出来,叫冻羊肉。所有菜肴都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像‘年年有余’、‘步步高升’、‘八宝饭’、‘八宝菜’,点心有‘春卷’、‘汤圆’,而像霉干菜之类和‘霉’字有关的菜,是坚决不吃的。”

  “老底子家宴的这些菜,听听没什么名堂,现在更是司空见惯了,对厨艺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关键一点是,图个吉祥喜庆,老人孩子、亲戚朋友,按中国人的辈分礼数聚在一起,凝聚人气,增添亲情,这是在外请客不能比的。”叶驰这样总结。

  “其实现代人要准备一堂家宴,说难也不难。”杭派厨艺培训中心的老师王立华这样说,“现在大家讲究饮食要健康营养,过去传统家宴的大鱼大肉也不时兴了,海鲜类菜肴增多,蔬菜、粗粮端出来也都受欢迎。主人即便厨艺不佳,也完全能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博得宾客的赞赏。”

  比如,大家对超市里买的酱鸡酱鸭不放心,主人家如果有自己亲手酱制的食品,绝对成为家宴的一绝;满大街都是先蒸熟再用石油桶烤出来的红薯,主人家如果用烤箱制作真正的烤红薯也绝对受人欢迎;超市的辣酱太普通,买一瓶回来剁一只干贝放入即可胜却食肆无数;抹面包的奶油很容易出花活,先融了它,加点自己喜欢的任何果仁碎,冷却后就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奶油……

  有特色的春节家宴绝对能让主人家的人气挣得盆满钵满。就像调查显示,过年在家请客,90%以上的开心指数达到五星级。只要客人们领情,不乱请假,实到人数达到主人的心理底线,怎么着都会开心。大家通常记不得哪年哪月一起在哪家馆子吃过,但什么时候上谁家吃过,都是忘不掉的。

  “人们的心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前些年过年请客只有下馆子才体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活品质和细节,重视感觉和氛围。一顿洋溢着年味儿和主人浓浓情意的春节家宴,绝对比下馆子吃一顿毫无特色的酒宴来得有品位,更受人欢迎。”王立华说自己之所以愿意到学校向普通百姓教授厨艺而不去酒店做大厨,也就有这样的想法,“授人以渔更有成就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春节特刊·文化 00004 “80”后家宴
既有“老底子”味道
又有“舶来品”花招
2009-1-30 浙江日报000042009-01-30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