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经典全年流行
· 李光羲:亲历春晚序曲
· 宋丹丹:
挺着大肚子演小品
· 蔡国庆:难忘的10级台阶
· 阿宝:
羊皮袄与羊毛大衣
· 春晚轶事
· 朱军:牛年,新的开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李光羲:亲历春晚序曲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于1983年,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文艺工作者以晚会的形式在除夕夜为全国观众奉献一道文艺大餐的创意却要上溯到1979年。”李光羲说:“当时搞晚会不像现在这样早早就建组、策划,而是临时有人提议,得到大伙儿的一致赞同,并且没几天,这事就办成了。”

  1979年除夕之夜,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里,一台精心准备的晚会拉开了帷幕。尽管当年晚会的节目和如今的花样繁多、种类繁多相比显得逊色了不少,但晚会新颖的形式和热闹的氛围,仍然让大家感到非常兴奋。“参加晚会的演员不多,有相声演员,如侯宝林、马季等,有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还有一些歌唱演员,这其中就包括了我。”李光羲说。

  这台临时提议的晚会在电视上一经播出,就获得意外的巨大成功,李光羲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节目是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在晚会上手牵着手,双双对对地跳起了交谊舞,“那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电视上看见跳交谊舞还是非常新鲜的事,观众们都喜出望外,感到开了眼界。”

  也正是在那届晚会上,李光羲演唱了他的拿手曲目《祝酒歌》,这首歌唱响之后,随即引发了轰动效应,几天时间,唱片发行量就突破了100万张。如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观众在大年夜必做的一件事,而在李光羲心中,1979年那次并不成熟的“春晚”,实际上正是现在春节联欢晚会的雏形和序曲。

  “后来我又参加过3届春节联欢晚会,”李光羲说:“一次和李双江等合唱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一次和李谷一、张也合唱了《走进新时代》,还有一次和才旦卓玛等老演员合作表演了《老歌联唱》。”几次走上春晚舞台,中间间隔多年,但对李光羲来说,却没有丝毫陌生的感觉。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变化让李光羲津津乐道。“第一次上春晚,央视还没有1号大厅,春晚是在1000平方米演播厅举行的,而等到我再上春晚,就已经进入了2000平方米演播厅(1号大厅)的新时代。之前上春晚,不管你是几点钟登台,下午1点都要去候场,后来,你如果8点45分上场,只要8点之前到达就可以了。整个春晚就如同一台规范运转的大型机器,每一个步骤都计划周详,井然有序。”登台演唱之后,李光羲还来得及回家和家人一起欢度除夕,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和大家一起品味春晚这道年夜大餐,“包饺子,看春晚,这样过年就有气氛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李光羲:亲历春晚序曲 2009-1-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44000884F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