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月21日电 考古学家日前在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公庙遗址部分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共计出土西周甲骨7000余片,在可辨识的1600多字中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称谓。周公庙遗址成为我国发现西周甲骨文最多的遗址。
2008年9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在以往考古的基础上,继续对一处紧邻大型夯土建筑的大面积灰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卜甲共计7000余片,有刻辞的甲骨688片,甲骨文1600余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种建荣说,根据目前释读所见,卜辞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称谓,还有“毕公”或“毕”“周”“宬”等重要人物或国族名。在卜辞中,常见的卜问有“翦伐”“祭祀”等事项,例如与战争有关的“翦繁”,与祭祀有关的“……凤(风)于四……彘既吉”。同时,还有数字卦刻辞等,十分珍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众多文字的出土固然重要,但缺陷是多为残词,本身并不构成系统的信息排列,不能直接解决一些最为核心的考古问题。
2004年,周公庙考古队在陕西省岐山县发现一处西周时期高等级的大型陵坡墓地,引起海内外对于西周早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考古队不仅探明了周公庙遗址的范围、遗存分布情况等,还发现了500余字的甲骨文和众多建筑遗址,为明确遗址性质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为周公庙遗址新出土的甲骨,上面的甲骨文字清晰可见。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