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资讯
3  4  
PDF 版
· 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萧山区平稳快速完成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纪实
  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萧山区平稳快速完成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纪实

  以人为本

  和谐征迁

  ——对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指挥部

  常务副总指挥姚进

  政府依法实施征迁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举措。在当前阶段,地方政府如何处理好与被征迁群众的关系,顺利推进征迁,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时间紧、规模大、情况复杂,萧山区政府作为征迁实施主体,却在短短5个月内就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创造了萧山速度。是什么让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快速平稳完成?为此,笔者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姚进进行了对话。

  问:征迁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从萧山机场二期征迁的经验来看,您觉得要做好征迁工作,最关键的是什么?

  姚进:注重群众利益,这是根本。群众的利益最直接、最迫切、最根本。民生无小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区委、区政府根据省政府要求从全区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机场二期的征迁指挥部,就二期扩建、省级重点工程征迁做了大量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基本摸清了征迁对象的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拟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制定了大气、惠民的征迁政策。

  比如在征迁安置问题上,我们不光是简单的农户联建房,而是更多地引导征迁户进入多层和小高层进行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建议,被拆迁户事先就清楚了解以后安置房的户型结构、小区布局、周边环境等情况。和原来的居住条件对比后,都感到十分满意。

  问:许多被征迁群众可能最担心的就是征迁后生活没有依靠。你们是怎么解决群众这些顾虑的?

  姚进:群众的担心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在征迁工作一开始,就意识到,只有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才有征迁的动力,才能主动配合我们的征迁工作。

  从实践来看,我们也的确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2007年区政府就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从3.1万元/人提高到4.85万元/人,社保基金实力增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更有保障。2008年区政府又调整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由于政策优惠,财政补贴比例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很高,打消了老百姓对今后生活的顾虑,促进了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针对部分被征迁户“无房过渡”、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我们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开展了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同时对凡涉及征迁户切身利益的问题,区委、区政府采取了具体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也就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觉得以后的路更好走了,加入征迁的动力也更足了。

  问:征迁工作涉及的是群众的具体利益,情况十分复杂,每个村、每户家庭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工作人员做大量细致的说服和引导工作,你们都采取了那些好办法?

  姚进:征迁工作必须要讲究工作方法,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现在是一个注重和谐、以人为本的时代,任何采取粗暴的工作方式“强势推进”征迁的做法都不可取。在此次征迁中,我们十分注重讲究工作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全区抽调了100名后备干部和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充实到机场二期征迁一线,帮助开展征迁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机场征迁是省市区的重点工程”,把征迁意义讲深;“先签不吃亏、后签不沾光”,“早拆迁、早得益”,把道理讲透;“征迁政策惠民”,把实惠算明白。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先党员干部、后村民百姓,注重调动村民骨干“以群教群”。

  问: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次萧山机场二期征迁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您认为这种认同是怎样形成的?

  姚进:争取群众认可,对征迁工作顺利开展十分重要。为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征迁过程中,我们通过广泛深入的媒体宣传和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使广大被拆迁群众充分认识到机场征迁是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建设新农村的大好机会。

  同时,为体现征迁的公平公正,此次征迁的所有政策都面向社会公开,避免产生不平衡现象。一发现有倾向性问题,就及时纠正。由于政策的统一,避免了出现“你停一停想一想,我等一等看一看”的不利局面,保障了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这项工作平稳快速地进行,也让我有了一个很深的体会:真情是一把钥匙,政府工作一定要和群众真心沟通,才能争取到群众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昨天下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千人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会上,萧山区委、区政府授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指挥部等5家单位“突出贡献奖”,授予瓜沥镇蒋柏泉户等53户“奉献奖”并予以通报表彰;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指挥部征迁安置部等41个先进集体、姚进等195名先进工作者予以通报表彰。53户征迁户代表坐上了表彰大会主席台。

  去年的7月21日,也是在同一个会场,萧山区委、区政府召开了机场二期征迁工作动员大会。短短的5个月时间,萧山区委、区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征迁工作人员发扬“团结拼搏、真情实干”的征迁精神,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各类矛盾交织等困难,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强势推进,终于使机场二期征迁工作有了决定性进展。到去年12月底,离动员大会召开仅5个多月时间,全面完成了3100多户农户和205家企业的评估、签约和腾房工作,目前拆房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

  萧山区的这项征迁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区人民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专门作出批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建设征迁量大、任务重、难度大,萧山区党委、政府领导有力、政策有效、工作细致,使征迁工作在短期内顺利完成,值得很好总结,充分肯定。”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机场建设项目,也是我省近年来一次性规模最大、耗资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征迁行动。萧山区创造了我省历史上一次性顺利征迁最多、最快的纪录。在当前阶段,地方政府如何处理好被征迁群众的关系,顺利推进征迁,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萧山区作为机场二期征迁的实施主体,在短短时间内顺利快速地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创造了“萧山速度”,更开创了“和谐征迁”的模式。

  

  政策中求惠民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自2000年投运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机场吞吐量达1173万人次和19.6万吨,航班起降量10万架次,被列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大幅攀升的客货流量突破原设计容量,机场综合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浙江省、杭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扩建,势在必行。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果断作出了加快萧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决定。

  这注定是一场克难攻坚的行动。

  任务异常艰巨。机场二期扩建征地9627亩,涉及萧山区瓜沥镇、坎山镇、靖江镇、南阳镇和红山农场,需要拆迁的农居达3100多户、企业205家,安置劳动力1万余人。

  时间非常紧迫。根据拆迁安置要求,机场二期建设用地必须在2009年9月30日前全部交付。

  既要让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尽快落地,又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去年7月21日,萧山区委、区政府召开千人征迁动员大会。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洪航勇在会上指出:对萧山而言,机场二期建设工程既是一项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一项推动萧山经济转型升级的“实力工程”;既是一项提升城市品质的“魅力工程”,更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惠民工程”。他特别强调,征迁绝不能让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相反,通过征迁,要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策是前提,政策是被征迁户的“定心丸”。科学合理的征迁政策既要求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既定大政策,又要兼顾区域平衡,同时又要统筹兼顾被征迁户利益,这样才能得到被征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为使机场二期征迁工程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该区从去年4月就开始研究征迁补偿政策,区委书记洪航勇,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盛阅春多次深入现场,召开专题会议,最终出台了科学合理的机场二期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意见。这份长达7页的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细到每台热水器的拆装都有严格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了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与周边江东工业园区以及区内其他区块的拆迁政策相比,也基本平衡。

  同时,针对评估、签约、腾房各阶段工作,该区还专门出台了有关奖励政策,引导群众早签约早腾房,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积极性。

  在安置小区建设上,该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安置小区,充分考虑不同地段、不同农户的差别化需求,制订了不同的政策。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建议,被拆迁户事先就清楚了解以后安置房的户型结构、小区布局、周边环境等情况,和目前居住条件对比后,均感到十分满意,因此甚至出现了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农户主动要求列入拆迁的现象。针对群众实际情况,安置小区还对经济特别困难的被拆迁户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安置小区建成后,将大大改善被拆迁户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赢得了被拆迁户的欢迎和好评。

  土地被征用后,如何打消老百姓对今后生活的顾虑,是促进征迁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针对部分被征迁户“无房过渡”的实际,该区以集中建造临时过渡房和老年廉租房的形式,帮助这部分农户顺利过渡。

  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该区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开展了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并通过“就业服务直通车”,把合适岗位送到农村,送到被拆迁户。仅去年1至11月,该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9884人,组织失业人员培训5009人。解决了就业和保障,也就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觉得以后的路更好走了,加入征迁的动力也更足了。

  

  服务中求理解

  有了尽可能细致的惠民政策,征迁工作就迎刃而解了吗?

  答案并非如此。征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萧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征迁规模如此之大,涉及面如此之广,时间要求如此紧迫,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怎么办?萧山区把工作重心定在了“服务”上,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打动群众,靠体贴周到的服务感动群众。

  在获悉机场要开展二期扩建工程后,2007年4月,萧山区就建立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并担任征迁指挥部总指挥,从区级职能部门抽调熟悉征迁政策、对征迁区域比较熟悉的精兵强将,下村入户,开展征迁政策调研、住户调查、安置区规划建设调研等工作。代区长盛阅春说:“机场二期征迁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程,也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关系到空港新城的建设,关系到萧山经济的转型升级,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一定要做好服务坚定信心克难攻坚,要发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

  在启动之初,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征迁指挥部总指挥许岳荣提出要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团结意识、勤政廉政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各项工作。随后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并与所涉“四镇一场”分别签订了以定任务、定资金、定时间、定质量、定交地、保稳定“五定一保”为主要内容的责任状。动员会后,机场二期征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姚进便立即带着由20多名干部组成的政策指导组、驻镇服务组、规划安置组等阵容整齐的“服务团”奔赴现场,帮助“四镇一场”进行周密的部署动员。服务团还召开专题会、讲座等形式,对村民进行征迁政策辅导,对有顾虑的村民耐心释疑解难。

  坚持舆论先导、教育在先。萧山区制订下发了《机场二期征迁宣传工作计划》,做到报纸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电视有画面,并通过标语、横幅、公开信、宣传手册、黑板报等方式,全面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征迁工作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了征迁工作的进度。特别是在签约、腾房的关键时刻,持续在萧山电视台黄金时间以流动字幕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广大被征迁户早日签约、腾房。

  有效的机制是做好征迁服务的前提。征迁工作启动后,高效的工作机制也在第一时间建立起来。

  萧山区征迁指挥部建立了工作例会制,每天召开一次征迁组长碰头会,每周召开一次指挥长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建立了工作进度日报制,评估、签约、腾房、拆房等各阶段工作进度做到每日一上报、每天一公布;建立了下镇服务制,组织了由13名骨干组成的指导服务队,分四组常驻各镇,了解掌握情况、主动做好服务,及时反馈信息;建立了情况分析制,专门成立政策研究组,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对征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各镇政策统一、口径统一、解释统一,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征迁启动以来,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白+黑”(白天加晚上)、“5+2”(5天工作日+2天休息日)的工作精神,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细致说服宣传,统一口径解释政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赢得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规模大,时间紧,涉及面广,再加上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征迁过程中难免产生少数信访问题。为有效化解矛盾,倾听被拆迁户合情合理的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萧山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做到有情征迁,和谐推进。为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该区组织了信访、公安、所在镇政府负责人,联合机场公司,共同建立了信访联动机制,按照“固定人员、流动场所、统一解答”的方式,畅通诉求渠道,认真做好群众的来访接待和解答工作。整个征迁过程中,信访形势总体平稳,靖江镇还实现了无一起上访。为解决群众腾房后的过渡性住房问题,南阳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开展了“千名党员联系千户征迁户”活动,帮助联系搬运队,提供相应的就业、搬家、租房等信息服务,以真情、真心换取群众的理解支持。为体现征迁的人文关怀,瓜沥镇在腾房工作全面启动的同时,请来专业摄影师为每户征迁户拍摄“全家福”,为户主们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此外,征迁指挥部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并充分发挥曾担任过村支书的老支部书记的示范带头作用等等。

  征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征迁过程中,既有水、电、管线等各种基础设施工作,也有户籍、社保、临时过渡等社会管理问题。为此,在征迁中,萧山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服务征迁。征迁指挥部总指挥许岳荣经常亲临现场坐镇指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破解难题,在政策、时间、环节等重大问题上把好决策关。

  征迁工作后,萧山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为广大征迁户提供“一站式”、“保姆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群众困难解决好、把群众需求落实好。去年10月,常务副总指挥姚进在农户家中调查时,农户反映:房屋征迁后许多个人资料需要变更,有工商登记,还有户口迁移,办理起来很麻烦。得知这一情况后,姚进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后,组织社保、公安、国土、工商等19个机关部门成立“征迁服务直通车”,从10月开始,通过集中服务和有选择性地不定期服务两种形式,进镇入户,主动把与征迁工作息息相关的各项服务工作送上门,提供务实、高效、优质、周到的服务。

  征迁指挥部总指挥许岳荣多次下基层跑部门及时处理,遇到较复杂的问题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保障拆迁工作的顺利展开。目前,在区国土部门的努力下,四个镇安置用地规划调整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审批,安置用地的征地协议签订工作已全面展开。在区建设部门的努力下,安置小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也已经完成,规划和户型设计方案均已确定,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区劳动保障部门针对被征地农民推出了“就业直通车”活动,为他们开展就业培训,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区妇联以发倡仪、通知等形式,号召妇女骨干充分发挥妇女群众的主动性、主角色、主力军作用,以率先示范带领人、以宣传教育引导人、以满腔热情帮助人、以真情实干感动人,努力为机场二期征迁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区信访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一期噪声区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处置,因机场二期征迁引起的其他信访问题也得到及时答复。供水、电信、民政等部门也积极投入,为征迁工作做好服务。

  

  和谐中求共赢

  启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从惠及全省人民群众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势在必行。

  但是,对萧山而言,萧山机场二期建设工程的意义,并不仅仅因为这是一项全省重点工程。随着征迁工程的顺利进行,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和谐征迁为萧山营造了共赢的发展态势。

  在新港村村民陈坤士家里,2007年年底建成的小楼只差刷油漆了,却接到了评估通知。他毅然停止了装修,主动要求提前评估;得知村民吕永春第一个签下协议,南翔村未被列入征迁行列的村民纷纷邀请他们一家7口住到自己家;一有评估人员进村,村民们就热心地带领他们到评估对象家中,并介绍农户家的情况。

  不仅仅是村民理解,企业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征迁员工没地方住?我来解决!”得知公司里有8名征迁职工找不到过渡安置房,杭州圣山实业有限公司老总爽快地腾出几间厂房,免费给员工们住。在杭州澳美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庆亲自排摸,公司里有10名员工迟迟未签下协议书,他亲自上门与他们沟通交流,与员工称兄道弟。“正是萧山区数千户被征迁村民的无私奉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地搬离了故土家园。”萧山区委书记洪航勇认为。

  群众的理解为二期工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整个二期扩建项目由机场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三部分组成,预计2011年基本建成,2012年投入运营,到2015年,预计机场旅客吞吐量可达25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航班起降量26万架次。根据省政府(2007)1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萧山区人民政府负责机场二期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2008年7月28日,萧山区人民政府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签订征迁协议,约定交地时间为2009年9月30日。区委、区政府当时在召开动员大会时,要求各镇的交地时间是2009年4月30日,比协议时间提前了半年。而按照目前的拆迁进度来看,交地时间可能会进一步提前,为顺利建成机场二期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为萧山区发展以航空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以IT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空前机遇。

  萧山机场二期征迁的过程,同时也是“建区”和“造城”的过程,是不断推进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机场二期建设项目涉及瓜沥、坎山、靖江、南阳、红山农场“四镇一场”,面积近万亩,地处义蓬组团和瓜沥组团的核心区域。机场二期建设项目的深入推进,对于完善两大组团规划,整合两大组团资源,推进两大组团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次征迁安置采用高层、多层和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规划、统一安排,新的安置点与原来农居点相比,村容更清洁、生活更方便、秩序更安全、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

  再过两年人们会看到,机场周边区域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场二期不仅将建成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空港新城,而且还将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新城镇。可以说,这次征迁工作是一件惠民利民得民心的大好事,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共赢的选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4 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2009-1-22 浙江日报000042009-01-2200019;浙江日报000042009-01-2200020;浙江日报000042009-01-2200026;浙江日报000042009-01-2200035;浙江日报000042009-01-2200017;浙江日报000042009-01-22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