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是国内最大的以无纺布为主要原料的礼品生产基地。目前,磐安拥有生产礼品的规模企业40余家,产值近6亿元。在这个行业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特殊的状况:工厂从业人员只有2000人,散布于全县各地的礼品加工农户却不计其数,而且多以农村的老人为主,初步统计有2.5万人。
今年给孙子的红包不会少
“这些天,我那两个玄孙一回家,就说太奶奶是做新年礼物的,礼物肯定很多,今年过年的红包要多给一个。”在冬日的暖阳下,磐安县安文镇宅口村,73岁的黄彩花老大妈一边熟练地缝制布艺礼物,一边乐呵呵地向我们“炫耀”她的玄孙:“这些孩子别看他们人小,知道的事情却很多。”
黄大妈缝礼帽已两年多,拿到的加工费,2008年和上一年一样,缝一顶还是1.5分。2007年她一天只能缝三四百顶,如今速度快多了,除了熟练,主要还是掌握了技巧。
除了上面说的,黄大妈一年里的主要手工,还有翻帽檐,以及给小挂件塞PP棉。 翻帽檐,一只1分钱,每天能翻600只;塞PP棉塞一件有0.15元。黄大妈说,这个最能挣钱,开始一天塞100件,如今能塞150多件,一天能挣到22.5元到25元,正月一过,就要做。黄大妈一年做这三样“业务”,一共领到了5265元加工费。
黄大妈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告诉我们,她有四个儿子,每年除了给粮食、柴火外,还每人给她500元钱。但是这2000元对黄大妈来说,一年根本不够开支。因为她有16个儿孙,每年光这些小孩生日开支和过年的红包都不够,还有自己兄弟姐妹每年的生日。
不过,自从做年礼加工后,日子就好了,不用紧紧缩缩,也想得开了。黄大妈说,她早上7点半起来,做得多,吃得也多,一日四餐,做到下午5点就休息了。现在每天还吃两块钱的补药,平时要坐车出去走走,一年自己吃吃用用2800元左右,除了其他开支,手头有些余钱。四川地震,她还捐了300元表表心意。
添了台缝纫机心里有点慌
在村里,我们碰到了刚从10公里外的亲戚家喝喜酒回来的黄章花老人,77岁的人,走路比我们还快。
老人给我们泡了茶,就开始上机做活了。把堆在地上的两爿布片一凑,手往前一推,就带着线挂到另一头了,不到一分钟,她就车了5件。
她说2007年是用手缝,今年改用电动缝纫机了,一天可以车2400件到3000件,一件1分钱,每天能挣24元到30元,减去电费,一个月能赚到600多元。
她笑着说,今年这个钱挣得心慌慌的,没以前稳当。原来这和她“投资”电动缝纫机有关。
去年她手缝赚了5000多元,因为坐久了,得了骨质增生。但她不想把这活给扔了,还想继续做。看人家用“电车”,她想用缝纫机做,也可以省点力气。
黄章花想让女儿给她买一台电动缝纫机,女儿劝她这么大年纪了,手能缝就缝,挣个零花钱就行了,买什么“电车”,五个子女每年给她的钱就有五六千元。
不听女儿的黄章花,狠狠心花了1600元,让人帮她买了一台普通的电动缝纫机。 做了三个多月,找到了要领,买机器的钱也很快挣回来了。
可是这个时候,村里出现了很多各种说法,说国外经济不好,她们做的新年礼品出口不了。黄章花担心从加工点拿不到活,同时又担心加工费会降低。村里加工代理点的人让她别担心,说做礼品的企业上一年就把单子定了,人家把一部分钱早给了,不会没活的,也不会减加工费。半信半疑的黄章花,做了几个月之后才慢慢放下心来。
老太太对我们说,自己有钱,也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他们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做精一样孙子读书不借钱
到仁川镇石下村,坐公交车40多分钟,是离磐安县城比较远的一个山村。
村里75岁的吕玉菊老人是最受人尊敬的老人之一。她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老伴早早地离开了她。她不但一个人带大了这些孩子,孩子成家立业了,第三个儿子却留下遗腹子故去,儿媳改嫁,她又开始带8岁的孙子。让乡亲们对她格外敬重的,除了老太太的顽强,还有一件事——做礼品的代加工。
本来,村里大家的收入主要依靠茶叶和种植中草药,做礼品这么“时尚”的事,在这个偏远山区吕玉菊老人还是第一人。
说起这事,老人就提到了自己的外甥女。四年前,她是一次到外甥女家里去做客,发现她家里一些年轻的妇女正在拆一双双大袜子上的红布片,然后重新用针沿四周的边缝起来,就问了问情况。当时,外甥女正在为这个事烦恼,因为很多人拿去加工,拿回来都不牢,一装货就掉,要重新缝,质量很不稳定。她就说,那我给你们缝,保证牢。想想自己正好可以在农忙的间歇做做,也很好。“我的针线活在村里是有名的,不过外甥女担心这种给外国人用的东西,我这个老人家做不做得来。”
那天,我就让外甥女给我当场试试。她教了我一下。手上的活,我不怕的,很快就和她们做的一模一样。第二天,外甥女就叫丈夫用车给我拉了一些布料。
从此,老太太一做就是四年。每年能挣到四五千元钱,平时还自己种贝母,到地里种菜,上山采茶叶,农活还一点不落下。
去年,外甥女想让她做点别的,加工费要高一些,老太太就是不要,她做一样就够了,这样就能做精做细,做得比别人好。老太太就是用这四年做的加工费,供孙子读书。今年21岁的孙子已经外出打工挣钱去了。
75岁的老太太身体很硬朗,家里家外样样都行,因为村里就她一个在做出口的新年礼物,大家也叫她时髦老太太。
在山下,我们找到吕玉菊老人的外甥女——今年34岁的陈海英,早年她和丈夫也是靠做礼物开始的,现在办了加工代理点。现在她手里有50家加工户在为她加工,去年加工代理点给村里的加工户发了100万元加工费,厂里给他们加工代理点30%,加上自己家里招的人,一年有40来万元的收入。她告诉我们,自己办一个厂一年也不一定能挣这么多,而且还有风险。他们加工代理点,是来料加工,只要把好质量关,就没有什么其他风险。
老太太手中的“产业链”
现在很多企业都受到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义乌一些做出口新年礼品的企业也不例外,为什么唯独磐安做礼品的农村老太太却“毫发未损”?
说起这个原因,当年省内最早做出口礼品的金华广鸿礼品公司董事长张森鸿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磐安的独家秘籍。
从1989年张森鸿第一个把出口礼物引进磐安,一做就是20多年,不仅现在企业的年产值有7000多万元,而且使磐安这个山区小县城有了一大特色产业——礼品制造,为磐安县提供原料的无纺布企业也受益匪浅。“磐安制造”的节日产品在美、英、德、法、意、荷等国家畅销,并由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独家秘籍也是张森鸿20多年摸索出来的,他说:“我们磐安做的节日礼物,都是西方人最常用的东西,就像我们过年的春联一样,不管经济景气不景气,哪怕再没钱也要买的,而且是一次性消费。”
其次,老太太手中的代加工环节处在产业链中的最末端,之前企业把全球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余波早就吸收并化解掉了。再比如,磐安加工的礼品以无纺布为主,无纺布是石油的延伸产品,价格直接受国际油价左右。去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曾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上半年无纺布价格最贵时为10000元一吨,但年中之后,国际油价下降到每桶四五十美元,到下半年无纺布已降到7500元一吨。企业在原料价格的过山车之中,要有个采购和储备的对策,但对老太太来说,布料、用线和用料都是企业提供的,无论原材料的升降,和她们没有任何关系。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暴发前,绝大部分礼品已经出口,对企业影响不大,但是今年的订单就难说了。有的企业因为没有订单,现在就不得不停产,但磐安就没这个问题,张森鸿说,公司已接下今年1000多万美元的礼品生产订单,所以农村的老太太一直有活干,从来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