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时许,出租车上。
“你是采访两会的记者啊?那你给我说说,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怎么开会的?是不是真的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握握手、举举手、拍拍手’?他们在认真开会吗?会帮老百姓说话吗?”出租车司机听说我们是报社记者,一脸认真地问。
——下午3时20分,某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
“我觉得,去年的工作都做得很好,成绩难能可贵,我们都很满意……”一位代表拿过话筒,“例行公事”说了几句套话,没想到马上被身边的另一位代表轻声打断:“这个我们都知道,还是说点别的吧。”于是发言的代表也不再“客气”,话锋一转,马上开始“挑刺”……
会风见政风。今年的“两会”上,“会风”的转变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无论平时工作有多忙,但在眼下,参加好会议、履行好职责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心声。省政协委员、浙江竞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霞飞告诉记者,公司有个印度客户,前两天打电话说他在浙江,希望碰个头商谈业务,但邵霞飞一再向对方解释、道歉,于是印度客户只好回国;按照惯例,每年农历12月23日是公司员工吃团圆饭的日子,今年恰逢“两会”,她又不得不向员工作出说明,会后再聚……
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的特点,在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时也一再被提及:谈成绩实事求是,说问题不回避掩饰,用百姓的话来说,是“实打实”的。
不少细心的代表委员还发现,政府工作报告在指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丝毫没有遮掩和回避:“压力不断加大”、“比较严重”、“问题突出”、“不少差距”、“有待提高”等字眼,让人感到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具有的务实态度和踏实作风。
政府工作报告讲得“实”,代表委员们发言也同样“实打实”:
“我觉得买票难就是眼前最实际的民生问题。”
“网络上的专家可比各部门里加起来都多。”
“面对眼下的困难,现在有的企业有依赖心理,政府部门千万不要做‘保姆’,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企业自己解决,政府只要做好服务就行了。”
……
讲实话、谈实情、求实效的讨论场景,在今年省“两会”会场上比比皆是。
作为参加了多年省“两会”报道的记者,在我们的记忆中,过去的小组讨论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总是正襟危坐,神色肃然,发言时拿着讲稿,一字一句咬着念。一些代表委员开口第一句话往往是“我是来学习的”,“汇报”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今年很多代表委员几乎没什么开场白,那边话音刚落,这边就直奔主题。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勇于发表和坚持个人见解,乐于交流碰撞。会场里不时响起掌声、笑声和争辩声。
“在参加小组讨论时,的确感觉到大家发言时,官话和套话越来越少,提问题越来越‘顶真’,甚至有点尖锐。”省政协委员、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连庆泉对此也深有体会,“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尤其受关注。”
困难人员帮扶、农民工社会保障、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点击一份份议案、建议和提案,代表委员们为民代言的拳拳之心显露无遗。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政治学教授毛丹认为,省“两会”会风的不断进步,有利于带动政府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千万不要小看‘会风’的这些悄然转变,在其背后,蕴涵着一种政治上的进步,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无论是代表委员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会内还是会外,都感受到今年“两会”文风实、会风实。这种“实”,皆源于“两会”与基层、与群众、与生活、与实际贴得更近了。
文风的朴实,会风的求实,折射的是作风的踏实与务实,是代表、委员们的殷殷为民之情。而这一切,也正是他们身后5000万浙江人民希望并且乐于看到的。
(本报杭州1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