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两会特刊
3  4  
PDF 版
· “新年宣言”
· 营运电动三轮车
亟待“身份认定”
· 重民生 保增长
· 积极帮助农民增收
· 代表,请用手帕
· 西湖区卫生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农民增收
积极帮助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李立红
  【关键词】农民 增收

  【提案者】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副局长方丽槐

  【背景】

  前段时间,我省一些地区出现了“橘贱伤农”的现象。

  从总体上看,目前城乡收入差别仍然较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低收入农户尤其是小规模的纯农户,生产要素缺乏,可经营耕地很少,现金性收入来源少,增收艰难;农户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上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因此单纯靠发展农业来增收相当困难。

  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这部分非农收入已占不少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大的比例。但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明显,受此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社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农民工开始集中返乡,这无疑给农民持续增收带来了困难。

  【建议】

  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农民增收。

  扶持新型农民创业,鼓励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入农业领域创业;设立高素质新型农民创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对从事种养殖的规模经营专业户,按照承包面积、经营规模大小每年由政府发放一定金额的创业补助。

  有关部门应考虑在农业小额贷款担保、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方面提供方便,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努力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群。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基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大组织产销对接力度,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两会特刊 00011 积极帮助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李立红 2009-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3F001FB89E[A1-黄宏≈A5-李立红≈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