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资讯
3  4  
PDF 版
· 上城强势推进高端产业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城强势推进高端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小城” 做优做精“老城”
  上

  上

  城

  城

  强势推进高端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小城”    做优做精“老城”

  东挽钱塘,南枕吴山,西濒西湖——上城区,自古以来就是杭州市的繁华之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它地处杭州市中心,同时又是杭州面积最小的城区。全区面积18.1平方公里,剔除景区、钱江新城、铁路,实际可用于发展的面积仅9平方公里左右,可谓寸土寸金。立足于“老”和“小”这一最大、最基本的区情,重新审视“老城”保护与发展、“小城”总量与质量的关系,上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做大做强“小城”、做优做精“老城”的新思路,把发展高端产业作为发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建设“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

  以高端产业为导向,上城区做大现代服务业、做强工业经济、做优投资创业环境、做细为企业服务,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黄金地段发挥出了钻石的效应。刚刚过去的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0亿元,同比增长12.1%;工业销售产值116.5亿元,同比增长10.4%。

  高端产业

  一个审时度势的科学抉择

  这是历史的选择。

  回顾历史,上城区一直在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上世纪80年代末,实施“工业兴区”战略;90年代中期,提出“工业兴区、商旅富区”战略;2002年,率先提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确立建设“旅游休闲商务区”(即RBD)战略。

  在这个“变”与“不变”的过程中,不变的是“老城区”和“小城区”的基本区情;变的是外部环境、发展现状,特别是人的观念。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上城区提出深入实施RBD(旅游休闲商务区)战略,接轨新城、保护老城,完善“三圈”布局,建设“生活品质示范区”的总体发展思路。随着杭州市“一城七中心”城市定位的确立和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的深入人心,经过对区域现状、条件以及潜力的深入分析,上城区进一步确立了发展总体思路——在实施杭州RBD战略和建设“生活品质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内涵,做大做强“小城”,做优做精“老城”,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和“做优做精”既有对经济发展上的要求,也有对空间挖掘上的要求。以经济上的“大”和“强”,弥补空间“小”的不足;要以空间上的“优”和“精”,焕发城区“老”的优势。怎么做大做强,怎么做优做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高端产业。

  这是空间的选择。

  “小城区”和“老城区”是上城区最大、最基本的区情,也是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但是,“小城区”和“老城区”有着其他城区无可比拟的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上城位于中国经济实力最强、潜能最大、活力最盛的长三角地区,随着信息化工程和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将拥有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处于杭州城市的中心,是杭州市区内唯一同时拥有“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的辖区。

  历史积淀丰富:上城历史文脉绵延不断,积淀着从五代吴越国到南宋、再到清末民初以来各个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杭州形成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氛围的主要区域,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型提升,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城市振兴尤其是老城更新的柔性基础。

  城区品质颇佳:上城拥有全国高水准的旅游休闲餐饮综合服务业,精品商贸和高档商务初具规模,文化创意产业高位启动,精致化、品牌化理念已经成功融入城区发展中,多年的精心营造使经济、文化、环境等城区整体品质非常优秀,并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是目前中国品质最优的城区之一。

  空间条件优越:上城是杭州独一无二同时环湖、沿江、依山、傍河的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很多富有特色、极具品质的标志性地区,体现了空间上历史感与现代性、自然美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且这些条件保持了良好的状态,为城区建构世界级品质的功能与景观体系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基础和进一步拓展的发展空间。如果发展低端产业,只能是“守着金山要饭吃”,根本的出路只能是树立“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以规划调整为手段,在规划调整中找空间,从时间进度上要空间,向单位“亩产”要质量,发展高端产业,打造经济“新蓝海”。

  这是发展的选择。

  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照打造具有国际水准高品质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上城区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差距。主要是: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传统商贸业依然是上城区经济结构的主体,产业高级化相对落后,尚未形成更高水准的知识带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文脉传承亟待整合。上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相对零散,目前的保护开发更多地局限于单体空间的保护,尚未能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文物古迹及其“碎片”串珠成链,形成更为完整、相互衔接的整体氛围,综合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空间品质有待优化。自然资源和山水格局未能得到最好的充分利用和空间渗透,景观视觉通廊没有真正形成;开放空间体系不完整,广场空间和标志性空间相对较少,且缺乏足够的人性化交通支撑。此外,交通组织矛盾突出,生活品质尚需改善,要推进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高端产业。

  精准定位 高端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上城区委、区政府认为,要找出符合上城区情的高端化产业,要进一步拓展高端化内涵,不仅把眼光放在掌握核心技术、左右整个行业发展的项目上,还要关注经济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项目。

  针对实际,上城区进一步明确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内容:一是总部经济。主要包括制造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等。近年来,相继引进了八达控股有限公司集团总部、雅戈尔(浙江)有限公司、回音必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南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部、浙江南都投资有限公司总部等一批较高层次和较大规模的企业总部。二是楼宇经济。去年全区税收3000万元以上的楼宇达14幢,其中中财大厦、瑞丰国际商务大厦、中国针织城税收超过亿元。三是文化创意。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创意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广告与咨询策划等。上城区已编制《西湖创意谷建设和发展规划(2006~2010)》,坚持以“西湖创意谷”建设为重点,努力形成“一谷多点”的创意产业招商平台,重点引进设计、建筑景观、信息软件、文化艺术、时尚消费、咨询策划等6类创意产业企业,建成了“开元198”创意产业基地、金巢IT产业园等。四是现代物流。主要包括综合物流、第三方和第四方专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等。五是现代商业。主要是发展综合商业,去年上半年,银泰西湖店已经开业。六是金融业。努力打造庆春路金融街,重点发展财务公司、结算中心、投资类、担保类、典当和拍卖等金融延伸产业。七是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法律服务、会计、咨询、知识产权、公共关系等。八是高端旅游。主要包括高星级酒店、高端综合旅游休闲设施等的建设。九是服务外包。

  围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目标,上城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也更多地放在招引高端产业、发展楼宇经济上,对招商对象进行精确定位。他们注重做好项目策划,细化敲门招商方案,提高敲门招商实效,集中精力引进适合区情的世界500强、知名企业、金融类企业、中介服务前端企业、优质房地产企业、区域性销售研发中心、承担服务外包的企业、知名品牌销售部和设计创意企业等高端行业。2008年,上城区引进了世界500强项目高盛集团股权并购浙江两岸食品连锁有限公司项目;引进总部类项目3个,其中区域外资总部类项目1个、内资总部项目2个;引进投资性公司44个;引进外资银行2家(南洋商业银行、渣打银行);内资银行2家(稠州银行和泰隆银行)。

  2008年,上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0%,高端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比例达37%。全区分别各有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有12家企业被列入市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23家企业获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高端产业,在上城区已初具规模。

  整合资源 倾力打造高端产业发展载体

  发展高端产业,必须整合好资源载体。上城区委、区政府认为,上城区楼宇多、老建筑多,城市有机更新正在逐步推进,这些都是发展高端产业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做的是,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和完善“双城三圈”布局,进一步深挖载体,充分整合这些载体资源,将上城区的高端产业特色化、精品化。

  近年来,上城区特色街等项目的运作,已经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湖滨商圈(湖滨南山路特色街),经过几年的精心规划、建设培育,已经集聚了浓厚的人气和商气。河坊街开街七年,从冷冷清清开始,摇摇摆摆走路,到走小步、跨大步,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已辐射至海外,成为杭州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色旅游亮点。通过用旅游产品理念对特色街区进行“策划、包装、宣传、管理、促销”,上城区特色街区的集聚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街”、“中华老字号第一街”、“全国著名商业街”、“最佳人居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式特色街区国家级4A景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被评为“全国最具升值潜力商业街”;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设计和建设分获三项国际大奖。上城区的特色街正成为“中外游客必到,杭州人常去”的旅游“金名片”。

  为进一步构建高端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新载体,上城区最近又提出:坚持现代服务业优先、都市型工业为辅的“双轮驱动”,培育以高端产业为导向的“五主多副”,以存量促增量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培育旅游综合体,打造城市综合体,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上城区的五大综合体工程,随之“浮出水面”——

  中山路河坊街特色街区综合体:中山路综保工程确保2009年国庆开街,三年全部完成,打造“中国品质生活第一街”;结合河坊街二期工程,由南到北分段实施,强化大街区概念,整合周边吴山广场续建、十五奎巷、南山路二期、光复路整治项目,同步实施“1+4”工程。

  湖滨南山路特色街区二期综合体:未来三年力争基本完成吴山路、湖边村、劝业里、思鑫坊、龙翔里、中华饭店、勾山里地块整治,全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商业、办公、宾馆、会馆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历史保护街区和商贸旅游示范街区。

  玉皇山南创意园综合体:2010年底基本建成,实施“一网(主体路网)、一区(安置房区块)、一链(历史文化景点链)、一场(陶瓷品市场)”建设,力争建成吴越文化与南宋文化集中展示区,旅游、商贸、居住多功能综合区以及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复兴国际商务广场综合体:三年内全部建成,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由八个高级写字楼、一个大型休闲公园和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库组成。2009年完成对太和广场一期、钱江国际商务中心等新交付楼盘招商和港航大厦地块公开招拍挂;2010年完成港航大厦开工建设和太和广场二期写字楼招商;2011年完成浙江海运大厦、港航大厦招商。

  城站东广场综合体:按照城市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发展布局,积极开发交通枢纽周边物业,打造城市新型交通枢纽广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5 上城强势推进高端产业发展 2009-1-16 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11;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13;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15;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16;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17;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09;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07;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21;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05;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33;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18;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31;浙江日报000152009-01-16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