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两会特刊2
3  4  
PDF 版
· 百姓身边话民生
· 抓住时机培育
通信消费新热点
· 民族色彩 靓丽风景
· 以创业为平台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 让科技为经济转型
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创业为平台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宁波大学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纪实


  有人说,如果没有大学生创业,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硅谷。中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宁波大学在这方面就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并卓有成效。

  2004年,宁大就明确提出,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并将尽快完善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2005年11月,宁波大学创业指导中心成立;2006年9月,宁波大学学生创业基地落成,很快就吸引了10多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2007年9月,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始实施,学校成立了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分级管理,提出“创业、创新、创优”的口号,并且非常注重实效,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2008年11月,宁波市首届SIYB大学生创业培训在宁大开班。至此,宁大的创业教育工作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

  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规范创业行为,塑造品牌文化,宁大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

  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商,寻求他们对创业学生的支持,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下半年,学校与北仑区政府签订了协议,设立“北仑区鼓励宁波大学学生科技创业专项资金”,在2年期限里,每年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100万元。

  从2006年起,宁大设立华夏创业奖励基金,每年的数额为10万元,对所有创业团队进行评选,确定不同级别奖项,并举行颁奖晚会,在校园里营造积极良好的创业氛围。

  把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列入课程,这是宁大的一大特色。去年,学校与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引入创业教育系列视频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基本认知、创业成功典范、创业目标、创业准备、创业生涯设计、创业素质、创业案例等。主讲人有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北大博雅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邢志强等。

  宁大的创业教育课程是指基于KAB项目的校内选修课程体系,目的在于通过对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本条件的在校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授课注重实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为进一步鼓励学生创业,2007年5月,宁大还出台规定,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训练培训和实践活动,经审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宁大还将在全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年轻学子接受创业创新教育。

  在宁波大学,除了商学院的专职教师和校创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人员担任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师外,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创业成功人士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师。

  去年12月4 日晚,宁大邵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该校大学生与中国最大的无线互联网门户——3G门户总裁张向东进行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话。此前,新东方集团总裁俞敏洪、春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光夫等知名企业家已先后走上宁大的“企业家论坛”,进行专场创业讲座。宁大积极创造机会,让同学们与这些优秀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勤奋、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校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

  2006年9月,宁波大学学生创业基地正式成立,该基地办公面积达千余平方米。目前,先后有1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基地,6个团队已注册为有限公司。

  所有入驻宁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团队,都按公司化运作。对于条件成熟,达到企业发展要求的团队,学校会提供相关条件,支持其注册成立公司,放手让创业学生把公司做大,把实力做强。

  基地运营两年多来,在创业团队的努力下,营业额已近800万元,盈利250余万元,并为学校提供了800多个学生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不少毕业生解决了就业。

  据统计,宁大已经累计获得全国“挑战杯”创业竞赛奖项5个,省级奖项50余个。2007年9月,宁大锐思创业团队在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新苗奖”。同年10月,宁波卓普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左富强(宁大信息学院研二学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称号。

  2008年3月,宁大创业学生、宁达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平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风云榜创业奖银奖和网络人气奖两项大奖;2008年5月,锐思团队的“上喷式节能水龙头工艺开发”项目获得首届“创业浙江”青年创业创新项目竞赛省级创新创业项目金奖。前不久,宁大“M-home”特种用房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荣获第六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如今,无论在大学生创业基地还是大学生创业一条街,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团队,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不少创业者已经初获成功。

  毕业于宁大广告系的张峰,组建了凌科网络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网络及无线增值应用服务。经过发展,公司员工已有130多人,承揽了宁波90%的移动校园虚拟网业务。2006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800多万元。2007年5月,公司被评为宁波市第13批高新技术企业。

  专家点评:

  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邢学亮:创业是一个整合资源的过程,它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没有社会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独木难支”。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创业者而言,学生最大的劣势就是社会经验的严重缺乏,所以学校要理解、支持和正确引导学生创业。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全社会,努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就业对于高校来说,就像招生一样,都是事关高校生存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既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同时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对贫困家庭也是一个经济上的根本转变,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

  宁波大学学生发展与服务处严建雯:创业是目前国内高校炙手可热的一个话题,很多高校把创业当成学生就业途径的一种来抓,我觉得这不是很合适,尽管创业可以拉动就业,但在高校中,我们提倡的是“把创业作为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纳入学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来,才能做出成绩。

  基于此,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帮助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心态上的,学校要帮助学生从“想创业”到“去创业”;第二个是技术上的,学校要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可以创业”到“实现创业”;第三个是能力上的,学校要指导学生,从“普通的创业”到“有实力的创业”。

  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浙江林学院碳汇研究助推浙江可持续发展

  日前,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落幕。国内最早开展林业碳汇研究的专家之一、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负责人周国模教授所作的《毛竹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与碳汇计量》报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由周国模教授领衔的浙江林学院碳汇研究项目组,从2002年率先开展毛竹林、杉木林等碳汇能力的研究,尤其是毛竹林碳汇研究在全国是最领先、最系统的,相关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广受瞩目。该校负责实施的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临安毛竹林碳汇项目得到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已经在浙江省临安市藻溪镇营造毛竹碳汇林近50公顷,预计在项目实施的20年内可固碳(吸收二氧化碳并使其中的碳固持下来)5000多吨,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有效改善环境。

  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掀起碳汇研究热潮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工农业生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其中,二氧化碳(CO2)是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

  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产生温室气体就不可避免,但是人类同样可以通过积极的活动削减、控制温室气体。其中,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来提高碳汇能力、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绿色安全的途径之一。

  什么是碳汇?专家为何要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周国模介绍说,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保护和恢复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通过林业碳汇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由于经营森林可以减缓全球温室效应,森林资源所吸存的二氧化碳量成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根据《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难以完成温室气体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购买超出额度,进行“排放权交易”,这使得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传统的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效益,还可以进行森林碳汇交易。于是,世界各国掀起了碳汇研究的热潮,纷纷开展评价本国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贡献和估算森林资源碳储存能力的工作,以期获得较准确的估算结果,作为国际气候变化框架谈判和未来进行碳交易机制的计量基础。

  承担环境责任

  浙江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浙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所取得的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06年煤炭消费占61.5%,目前以煤炭、石油等有机碳为资源的能源消费仍然占绝对比重,并且消费总量还在增加,这就意味着我省将有更多的CO2排放进入大气。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更加严峻。作为一个东部发达省份,浙江有义务对温室气体减排作出贡献,努力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发展林业产业和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大片的绿色森林在植物碳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测算,2006年浙江省森林固碳能力占减排能力的17%。但是,我省目前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1.3%,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则更低。除质量不高外,浙江省森林问题还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未来,人类通过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林业固持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又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不牺牲经济的发展,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甚至能更快发展。人们耳熟能详的新能源、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都是低碳经济格局中的一部分,而固持着二氧化碳的林业产品,则是林业大省浙江最好的低碳产品。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对浙江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开展碳汇研究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浙江林学院在2002年就成立了林业碳汇项目组,着手对林业碳汇进行研究,由此成为国内最先开展关于林业碳汇研究的高校之一。当年秋天,该校承办了“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就林业碳汇等方面作了报告。

  2007年,来自中德两国的60多名森林土壤、森林固碳等方面的专家汇聚杭州开展学术交流,期间周国模所提交的一份报告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该报告称,浙江林学院专家经长期研究发现,竹林的固碳能力十分巨大,甚至远超亚热带的其他林木。如一公顷毛竹的年平均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浙江则是中国竹林面积最大的省份,这就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碳平衡的贡献比拥有同样森林面积的国家更大,而浙江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的贡献比拥有同样森林面积的省份更大。

  2008年初,由浙江林学院负责实施的中国绿色碳基金临安毛竹林碳汇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在临安市藻溪镇严家村、松溪村营造毛竹碳汇林共50公顷。在前不久举行的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周国模教授发表了他所在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集约化经营的毛竹林,固碳能力将大大提高,一公顷毛竹林年固碳能力可达12.75吨,相当于吸收二氧化碳46.75吨,也可以抵消17个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估算,浙江16亿6089万株毛竹的碳储量就达到870万吨,相当于固持二氧化碳3200万吨,这一数据超过一个千万人口城市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由于毛竹生长周期短,每5到7年可采伐,采伐后加工成竹产品,既把碳长时间固持了下来,又为新竹的生长腾出了空间,使毛竹固碳实现了可持续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竹林具有很大的固碳潜力。

  “我省地处亚热带,水、温、光照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进一步研究森林单位面积蓄积低的原因,探明其碳汇能力和机制,同时结合浙江省百万亩低产林改造工程,挖掘和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不仅可为我省碳平衡提供有力的证明和依据,而且还可以为我省的碳汇交易提供技术储备,对提升我省的生态地位和森林创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国模认为,目前我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及其随时空、气候等变化规律与演变机制等系列研究,以评价浙江省森林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研发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关键技术,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技术支撑,为更好地发挥我省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技术保障。

  目前,浙江林学院已经成立了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周国模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进一步重视和关心碳汇研究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开创碳汇事业,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举措。”他相信,今后的林业碳汇研究工作会更加深入,取得更多成果,为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贡献科研人员的一份力量。

  (陈胜伟 李 燕)

  ·资 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两会特刊2 00012 以创业为平台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009-1-16 浙江日报000122009-01-1600004;浙江日报000122009-01-1600005;浙江日报000122009-01-16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