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浙江建设
3  4  
PDF 版
· 铁路经济浙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 “九线一桥两枢纽”项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铁路经济浙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铁路经济

  浙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高速铁路,一个陌生却充满张力的字眼,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频度闪现在浙江人面前。躬逢盛世,高铁纵横带来腾飞年代,使得浙江这个富有活力的经济强省插上了金翅膀……到2012年,无论横穿还是纵贯,走出浙江只需180分钟。

  岁末年初,作为浙江铁路投资主体、推动这一庞大蓝图实施的“操盘手”——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余健尔与笔者作了一席谈。

  笔者:全省人民对浙江铁路的发展充满期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未来两年浙江铁路投资规划?

  余:在国家加大以铁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省铁路建设能够抓住机遇,完全得益于浙江省委、省政府历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瞻远瞩。

  众所周知,浙江虽是个经济强省,但却是资源小省,原材料和成品两头在外,人员和物资对铁路运输的潜在需求很大。然而,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却相对滞后。目前全省铁路运行里程1254公里,每万人享有铁路仅0.26公里,人均只有不到半根火柴的长度。其二,主要铁路干线能力饱和,季节性运能十分紧张。比如由我们集团控股的金温铁路设计运能为每年1000万吨,实际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运输量已经超过2100万吨。可以说,线路少、运能不足早已成为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中的“短腿”。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铁路建设得到了浙江省历任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一直在进行精心谋划。

  早于2004年9月,浙江省政府就与铁道部签订了至2020年的浙江省铁路建设“一揽子”合约,有力地推动了甬台温、温福、衢常等一批铁路项目的建设。之后几年间,部省又相继签署了四个加快铁路建设项目的纪要。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省内铁路管理资源,组建成立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铁路从此有了承担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职责的统一主体。

  正是有了前几年的积累,在国务院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出台,以及铁路建设成为当前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绝对主力”后,浙江铁路建设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原本“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杭长客专、杭黄铁路等项目正在不断被提前纳入议事日程。根据《浙江省2009~2010年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近两年内我省将安排铁路项目8个,总投资1335亿元。

  今年省领导专题听取铁路建设有关情况汇报21次,省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商谈5次,我们就此作了多次专题汇报。可以说,省委、省政府领导对铁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了浙江铁路现代化进程,各部门、各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把握机遇,开创了浙江铁路大发展的局面。

  笔者:听说浙江将建成一个省内高速网,这个高速网建成后浙江能否在全国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

  余:根据调整后的国家中长期路网规划和浙江省“十一五”铁路建设规划,浙江将通过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钱江铁路新桥、宁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九景衢铁路、杭黄铁路、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和杭州、宁波铁路枢纽等“九线一桥二枢纽”重点铁路项目建设,打造全省铁路2小时交通圈和长三角1小时城际快速通道。届时我省陆域十个市都可通达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标准铁路,浙江在长三角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铁路经过的浙江湖州、台州等城市将纳入长三角“同城效应”,包括湖州、台州甚至泛长三角区域的皖南和赣北、赣东北等在内的城市将因此受益。

  到2020年规划项目建成后,全省的铁路运行里程,达到3800公里,是现在的三倍。浙江省将基本形成一个省内高速环网,省际便捷顺畅,干支衔接、配套的现代化铁路网络框架。主干线主要技术标准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的线路实现客货分线,客运向高速、便捷、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货运向大运量和快捷、物流化方向发展,满足多层次的需要,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使我们整个路网格局和技术程度处在全国先进行列。现在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浙江的高速铁路建设将在全国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真正实现“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笔者:近年来,浙江铁路的发展令人瞩目,浙铁集团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余:作为浙江省铁路投资责任主体,浙铁集团在前期推进及建设任务空前繁重的形势下,紧紧围绕部省提出的“争取在浙江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多元筹资、综合经营”的原则,以150亿元的国有资本为基础,引领和汇集超过450亿元的省内资金,把握筹措建设资金、项目建设推进、运营铁路管理“三大任务”,为浙江铁路建设打造良好的操作平台、融资平台和产业支撑平台。具体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浙铁集团深刻认识铁路建设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把握我省铁路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以“三个体现”为工作指导,即“体现我省铁路现代化的要求、体现融入长三角的要求、体现省委省政府对铁路集团公司职能的要求”,各有侧重地发挥技术、管理、协调三方面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我省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是以控制性工程形象部位为重点,着力推进甬台温、温福、钱江铁路新桥、宁杭客专、杭甬客专、杭州铁路东站枢纽等在建项目进程;二是以沪杭客专、杭长客专、九景衢铁路、杭黄铁路、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和宁波铁路枢纽等“五线一枢纽”开工建设为重点,在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协助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部省建设目标的实现;三是以资本金筹措为重点,积极做好铁路建设保障工作,在积极落实省、市两级财政出资的同时,承担了宁杭、杭甬和杭州铁路枢纽省本级资本金的7亿元财政借款利息,彰显了集团公司承担责任的义务和作用;四是以金温铁路安全运行为重点,强化合资铁路公司的运营管理,2012年前,浙铁集团将投入近1.8亿元用于金温铁路整治,确保安全运行。

  ——坚持服务经济。在大力发展铁路主业的同时,浙铁集团通过战略投资、产业整合、存量培育等手段,在装备制造、科技化工、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领域培育出了一批优势企业,构建了铁路建设主业与经营性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营造了独特的“浙铁模式”。

  这些优质企业,在为浙铁集团创造经济效益、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也奠定了集团公司实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石。目前,浙铁集团已先后与各地市、各大银行及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授信额度达到150亿元。2007年,通过中信银行成功发行12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为全国地方性铁路集团首开先河。

  当前,集团公司正积极筹建我省首只产业投资基金,计划以省财政铁路建设资金为引导,选择国内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发起,组建浙江产业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公司,以引导基金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弥补我省铁路建设资金的缺口,并为我省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和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的整合升级、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撑。

  ——坚持管理创新。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与创新,浙铁集团建立健全了出资人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和全面风险管理三大集团化管控体系,规范完善了管理流程,持续深化成员企业产权制度、财务管理体制、生产经营体制、投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五大改革”,企业控制力和执行力得到极大提升,步入了改革促发展、发展兴改革的良性互动循环轨道。

  浙铁集团在省属国有企业中首家引入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有意义的是,今年以来相继发生的国内外宏观经济风险正值集团展开风险管理之时,针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集团先后启动风险反应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整体上保持了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变危为机,掌握主动。

  此外,为积极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集团公司反哺于社会,先后投入近12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体育等公益事业,赢得了极高的社会评价和良好的行业口碑。

  在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升级转型中,肩负着“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历史重任,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要战略部署,努力探索改革与发展的新道路,推动中国铁路现代化的目标率先在浙江实现。

  踯躅负重前行了大半个世纪的浙江铁路,跨越之后,迎来的必将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铁路、铁路经济,正成为浙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建设 00008 铁路经济浙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2009-1-16 浙江日报000082009-01-16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9-01-16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9-01-16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9-01-1600013 2